体能,人体一切基础运动能力的统称,是人体的本质属性,它支撑着日常生活工作的需要,也支撑着运动员技战术的表现。我们可以将之抽象为五大运动素质以及身体形态与结构。那么五大运动素质包括什么呢?
一、力量
力量可以简单形容为人体的产力能力。从生理学上说,力量是肌肉收缩对抗界阻力的能力。而这个能力又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如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
1. 最大力量
人体对外的最大产力能力,或者说肌肉收缩所能对抗的最大阻力。所以,不同动作下人体的最大力量表现是不一样的。与此同时,最大力量还可以分化为两个概念:绝对力量和相对力量。所谓绝对力量就是在不考虑体重的情况下,人体的最大产力能力;所谓相对力量就是在考虑体重的情况下去比较力量大小。在大多数体育运动中,我们追求的多是相对力量。
2.快速力量
最大力量强调产力大小,快速力量强调产力快慢。快速力量俗称爆发力,但是其实它有三个组成部分:起动力量、爆发力和反应力量。
1)起动力量
我们把它形容为“从0开始的能力”,它是身体在一个完全静止的状态下快速产力对抗外界阻力的能力,比如说起跑的一瞬间,由于没有初始速度以及肌肉的预收缩,所以起动力量的产力表现较小。
2)爆发力
我们把它形容为“从1开始的能力”,此时身体已经有了一定的初速度,并且肌肉也有条件进行预收缩,那么它相当于是肌肉顺势产力的能力,所以从产力数值上要明显强于起动力量。
3)反应力量
我们把它形容为从“负”到“正”的能力,此时我们的身体不是静止的,也不朝发力方向运动,而是朝反向运动。所以它会先拉长肌肉,然后再快速收缩让身体朝正向的方向去移动去产力。
没错!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增强式训练、超等长收缩,或者“快速离心——向心收缩模式”。
反应力量前期的离心收缩过程可以储存肌肉的弹性势能并且激发牵张反射,所以理论上讲可以产生更大的收缩力量,但是却要求有很强的神经控制能力。它就是我们常说的弹性,在运动中几乎无处不在,你动得越快,它的存在越强。
3. 力量耐力
人体产力能力的另一种表现,它趋向于产力的持续时间,或者说持续产力的能力。这个比较好理解,但是需强调两点。
首先,力量耐力并不仅仅是小重量、多次数的表现,在大负重情况下仍然存在,而且更加重要;力量耐力可以认为是人体的本能之一,所以千万不要忽略,但是幸运的是,最大力量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补偿力量耐力。
二、速度
速度是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同样,它存在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1.移动速度
人体快速移动的能力,主要代表直线运动中的极限速度表现,比如100米;同时,还代表了加速能力,比如橄榄球经常玩的40码。别看就这些事,训练方法完全不一样。有些运动更需要极限速度,而有些运动更强调加速能力。
2.动作速度
出拳、踢腿、挥拍等动作的快慢其实就是动作速度的很好表现。移动速度是宏观的、全身协作的表现,而动作速度强调局部的运动快慢,比如说百米成绩体现了移动速度,而“提膝——抬腿——伸髋——扒地”的快慢则是动作速度的表现。
3.反应速度
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判断外界信号快慢的能力,比如你掉了100块钱我马上就发现了,这就是反应速度,而至于能不能拿到手那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不幸的是反应速度成年之后几乎无法提高,因为神经系统已经成熟,所以应在青少年时期重点加强。
三、灵敏
灵敏性是我们随意支配人体的能力。
1.移动灵敏
人体快速改变运动状态的能力,它包括加速、减速、急停、变向、正向跑、退向跑、横向跑、竖向跑等。移动灵敏是一个非常高级的运动素质,几乎综合体现了力量与速度,而且是大多数球类运动的核心素质之一,它更是广大运动爱好者体能训练中所忽视的一大部分。
2.动作灵敏
人体快速改变身体姿态以及动作连续性的能力。比如说出一拳叫动作速度,出三拳直摆勾就是动作灵敏的体现了。动作灵敏其实是一个复杂的体现,要求连贯性、稳定性、准确性、力道和速度。
3.反应灵敏
反应灵敏是指人体判断外界信号之后能否做出正确动作的能力。实际上我们平时常进行的反应练习是在强化反应灵敏,即判断出外界信号之后的过程。实现的方法就是通过多次重复建立精准的条件反射。此外,反应灵敏的优劣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叫感觉统合能力,是青少年时期需要重点发展的素质之一,成年之后也不太好提高。
4.平衡
人体保持姿态稳定以及重心稳定的能力,即存在于安静状态下,也存在于运动状态下。它可以认为是以上所有灵敏素质表现的前提,随着年龄的增长,平衡及稳定性显得犹为重要。日常健身体能训练一定要加强平衡性的训练。
四、耐力
耐力指人体持续运动的能力,耐力素质可以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两者在表现上分别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能够运动多久,另一种是能够运动多快。不同的表现意义,训练的方法完全不同。
五、柔韧
柔韧性关乎人体各环节的活动幅度,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关节活动度。但是当被冠以“柔韧”之名的时候,我们应将“柔”和“韧”分开讨论。
这里其实代表了两种情况,一种是被动关节活动度,另一种是主动关节活动度。前者指肢体被动的运动所能到达的最大范围,被动包括别人帮助你,其他肢体自我帮助以及惯性、地心引力等。
而后者指肢体自己随意运动所能达到的最大范围,要求一定是肌肉主动收缩所产生的本关节的运动,并且从始至终都是一种可控制的状态,不依托惯性或者地心引力。
在实际运动中,被动关节活动度是主动关节活动度的基础,而主动关节活动度直接和运动需求相关。所以,有时候“你柔韧性不好”并不一定是肌腱长短的问题,有可能是力量不足。
总结
运动素质是人体的基本属性,同时存在,不可分割,同时影响着你的每一个动作,只不过体现的程度不同,侧重不同 。
此外,这五大运动素质本身无形,所以一定要通过具体的动作或者运动来呈现,而这些动作或者运动,就构成了体能的表现、测试与训练。了解人体的本质属性,是我们了解体能训练的开始。
文/邵苏(古德体育)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