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复位的方法 胸椎各种移位综合征复位的方法,是根据运动试验的结果来选择治疗力的方向。以该方向为治疗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从最小的应力开始,逐渐进行力的升级或/和治疗技术的升级。
一般应先从患者自我运动开始,然后增加自我过度加压,再增加治疗师过度加压,其后才能进行松动术和手法治疗。所有手法治疗一定先进行松动术,确定安全有效后再进行手法治疗。在应用每一项治疗技术之前, 首先必须记录患者当时疼痛和其它症状的程度和部位,尤其要注意患者最远离脊椎的症状的部位。
在进行治疗中,特别注意询问患者最远端的症状有无加重,或症状部位有无进一步向胸侧发展(外周化)。如果有,治疗需非常小心,需要调整力度、角度等参数。如果治疗中症状减轻、向心化出现,提示该治疗技术对患者是合适的治疗方法。
在每一组治疗后记录结果,应用术语好转维持、好转不维持、加重维持、加重不维持来描述。一般情况下,好转维持提示该治疗技术对患者安全有效,需要反复重复;好转不维持提示该治疗技术力学方向正确,但需要力的升级;加重维持提示该治疗技术的力的方向对患者不适用,需要调整力的方向,或者力的升级太快,需要调整力的大小;加重不维持不能肯定,可能需要重复,可能需要改变力的方向,进一步的运动试验可以得出结论。
每次应用的治疗技术不宜太多,一般仅选择1项治疗技术,24小时以后观察疗效,疗效不理想时再进行力的升级和治疗技术的升级。治疗升级是否有效也需要24小时观察后最后判定。复位治疗的常规参数为:患者自我运动每2小时1组,每组5-15次;治疗师治疗技术每2-3天1次。在应用治疗师治疗技术的同时,应坚持同方向患者自我运动。提醒患者在进行复位治疗时,可能出现新的症状,如腰背中央或肩胛上肢的疼痛。这些症状与改变了姿势习惯和进行反复运动相关,一般1周左右可缓解。 胸椎移位1复位的治疗技术应用程序 应用伸展原则进行复位。
先进行肘撑位3-4分钟,然后进行卧位伸展运动(治疗技术2),症状在T4-5以下时,采用俯卧位伸展运动,症状在T4-5以上时,采用仰卧位伸展运动。无效时可应用伸展松动术(治疗技术3),1周后仍无效,可应用伸展手法(治疗技术3)。
胸椎移位2复位的治疗技术应用程序 胸椎移位2非常少见,如果确认为移位2的患者,在开始力学治疗之前,一定先进行影象学检查,以确保不漏诊。胸椎移位2的复位治疗方法同腰椎移位2。 胸椎移位3复位的治疗技术应用程序 先应用伸展原则进行复位,具体方法同移位1。如果症状减轻并向心化,胸椎移位3转变为胸椎移位1,治疗同前。如果不能改善症状,则应用直坐旋转(治疗技术4),并可进一步应用旋转松动术和手法治疗(治疗技术5)。
二、复位的维持 复位的维持需要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胸椎屈曲、旋转动作和静态体位,并在一天中经常重复伸展运动。
三、功能恢复 当患者24小时无症状后,可开始功能恢复的治疗。常用的治疗技术是直坐屈曲(治疗技术1),开始时运动次数比一般自我运动减少一半,逐渐增加至常规参数。
四、预防复发
指导患者在功能完全恢复后仍继续进行卧位伸展(治疗技术2),每天早晚各1组,坚持3个月或更长时间。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对于预防复发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