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是部队基层体能训练的基础项目之一,它对于提高军人走、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有着重要作用。经常开展跑步训练,能够全面发展军人的力量、速度、耐力等体能素质。
一、100米
(一)作用
提高军人的速度素质,改善心肺功能,发展反应能力、协调能力和快速出击的作战能力,增强肢体力量等综合素质。
(二)准备活动
1、一般性的准备活动。(1)交替振臂运动,4×8拍:(2)扩胸伸展运动,4×8拍;(3)体侧运动,4×8拍:(4)体转运动,4×8拍;(5)腹背运动,4×8拍。
2、专门性的准备活动。(1)小步跑30米×3次;(2)高抬腿跑50米×2次:(3)后蹬跑40米 ×2次:(4)加速跑60米×3次。
(三)动作要领
1、动作技术要领
(1)起跑技术。起跑的目的是使身体迅速摆脱静止状态,获得向前冲力,为起跑后的加速跑创造有利条件。短跑可使用蹲踞式或站立式起跑。起跑过程包括“各就位”、“预备”、鸣枪(发令枪、呜哨挥小旗或喊跑的口令三个阶段。使用蹲踞式起跑时,当发令员发出“各就位”的口令后,做2—3次深呼吸,两手撑地,重心适当前移,两手间隔与肩同宽或稍宽于肩,颈部自然放松,两眼目视前下方40厘米处,注意听预备口令。听到预备口令后,随之深吸一口气,平稳从容地抬起臀部,肩部稍超出起跑线,此时重心主要落在前腿和两臂上。当听到枪声或哨声,两臂屈肘迅速离地做前后快速有力摆动。两腿快速全力蹬伸,使身体向前上方运动,脚掌不应离地过高,以便脚掌迅速着地。在进入加速跑阶段,要求不断加大蹬地前摆力度,逐渐加大步幅,两臂做协调快速有力摆动。当加速跑至30米左右阶段,以自然、放松、快速进入途中跑。
(2)途中跑。途中跑是短跑全程中,距离最长、速度最快的一段,其任务是继续发挥和保持高速度跑,在途中跑过程中,要求大腿迅速前摆,步幅大,两臂协调配合,加大摆动腿前摆幅度和速度,两腿快速交换步频,上下肢的协调配合,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3)终点跑。终点跑的任务是尽力保持途中跑的高速度跑过终点,在离终点15—20米处,尽量保持上体前倾角度,加快步频和两臂摆动速度和力量,距离终点2—3米处上体急速前倾,以上体躯干向前撞压终点线。
(四)训练方法
提高 100米跑成绩,首先要讲科学训练,根据运动训练原则,结合专项特点,针对训练对象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来制定训练计划,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简单技术训练。100米训练要掌握循序渐进、由简到繁的训练原则,做些小步跑、高抬腿、后蹬跑、专门跑的基础技术训练,做摆腿和踢腿、协调性和灵活性训练,掌握快速放松摆臂练习(大小臂小于90度左右,不能摆过中轴线,高不能超过下颌,以肩关节为轴)。
2、速度练习。可通过站立式或蹲踞式起跑30米、60米、100米,进行上、下坡跑(上坡跑可选30—35坡度,下坡可选20左右坡度),可通过反复跑、变速跑、行进间跑等手段来提高速度。
3、力量、弹跳练习。身体素质直接影响到速度的提高,提高100米成绩必须加强力量和各关节弹跳能力。力量练习方法有:可采用30Kg-50Kg杠铃半蹲跳,每次连续跳10—15次×3组,没有杠铃的可采用两人一组,一人骑于另一人的肩上,做深蹲练习,每人蹲10次,交换进行,增强腿部力量。还可以通过负重快速挺举、抓举来提高手臂力量,选择重量根据个人实际情况来决定。为了安全,练习时做好充分准备活动,做好保护,防止受伤。提高弹跳力可采用原地立定跳、立定三级跳、单足跳、跨步跳、蛙跳等形式,练习时最好选择松软的沙土地进行,减少震动,防止关节受伤和胫骨骨膜炎的发生。提高肌肉的快速收缩能力可采用橡皮筋摆腿练习,利用废旧的汽车内胎剪成2米长、2厘米宽的橡皮带,一头固定圆圈套于踝关节、另一头绑在牢固的柱子或树上,双手扶另一物体,脚拉紧橡皮筋(松紧适度),做10秒钟的快速前摆踢腿练习,以大腿带动小腿,要求时间短、速度快,两腿交换进行。每条腿每次练习4-5组,每周练习二次,必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提高100米成绩的训练方法手段有很多,但一定要结合练习者的实际情况来安排运动量,讲科学,讲方法,有针对性施教才能收到实效,否则物极必反。
4、专门技术练习。100米跑的专门练习,是提高体能的重要手段。在训练中有目的地采用,可以有效地发展身体素质,提高短跑的能力,掌握正确的技术和改正错误动作。常采用的练习有:
(1)原地摆臂练习。主要用来体会和掌握摆臂正确技术,对协调下肢动作,提高跑速起到积极的作用。练习方法:两脚前后站立,前腿稍弯曲;上体稍前倾,两臂弯曲成90度,前后摆动。练习时要求放松,以肩关节为轴,摆动方向要正确,做到放松、自然、协调。
(2)小步跑。主要是体会跑时膝关节放松和脚“扒地”动作,改进落地技术,发展跑的频率。练习时两臂自然下垂,上体保持正直或稍前倾,大腿积极下压,膝关节放松,小腿顺惯性前摆,用前脚掌积极向后下方“扒地”。练习方法有以下几种:①两手扶器械或原地做脚尖不离地的交换支撑腿的练习。要求体重由一腿移至另一腿。②由原地逐渐前移过渡到小步跑20—30米,要求动作由慢逐渐加快。③行进间小步跑20—30米。④小步跑过渡到途中跑40—60米。要求大腿逐渐抬高,步幅逐渐加大,自然过渡到途中跑。
(3)高抬腿跑。主要用来增强抬腿肌肉力量,纠正抬腿不高的缺点。练习时上体正直或稍前倾,大腿向上高抬,小腿自然弯曲折叠。而后大腿积极下压,用前脚掌在身体重心投影点下方落地,触地即抬,并充分蹬直,使身体重心始终保持较高部位。练习方法有:①原地或支撑高抬腿跑;②行进间高抬腿跑20—30米,要求动作做充分,向前移动不要太快,避免臀部后坐,上体后仰;③高抬腿跑过渡到途中跑60—80米,要求过渡要自然。
(4)后蹬跑。主要用来增强腿部关节力量,体会蹬、摆技术,纠正后蹬不充分和坐着跑的缺点。练习时上体稍前倾,两臂自然摆动,支撑腿用力向后下方蹬地,腿蹬直后,迅速前摆(小腿向后撩),并带动同侧髋关节前送。当大腿摆至适当高度时,积极下压,用前脚掌向后下方蹬地。练习方法有:①原地单脚跳、两腿交换跳。体会蹬地动作,要求膝、踝关节充分蹬直,动作有弹性。②向前上方小跨步跳。体会蹬地力量和蹬、摆动作的结合。开始蹬、摆力量向上一些,然后逐渐加大向前的力量。③后蹬跑20—30米。要求蹬、摆充分。
(五)组训方法
100米跑的技术教学,应以途中跑为主,在练习者基本上掌握了途中跑技术的基础上,再进行起跑、加速跑、终点跑和全程跑的教学。
1、中速跑 60—100米。要求动作自然放松,蹬、摆腿要充分,步幅开阔,两臂摆动协调,躯干姿势正确,并跑成直线。
2、加速跑 60—100米。要求保持跑的正确技术,逐渐加快跑的速度,在达到最高速度后,并保持最高速度跑一段距离。在教学过程中,抓住重点、难点,抓住专项速度、专项力量、弹跳素质,练习提高途中跑,大腿快速前摆能力,快速起跑加速能力。
3、重复加速跑100—150米。要求在学员初步掌握了加速跑节奏的基础上,采用重复加速的方法,改进途中跑技术和提高放松跑的能力。
4、行进间跑30—60米。要求在学员基本掌握了途中跑技术的基础上,采用行进间跑巩固提高途中跑技术。跑时一定要特别强调保持途中跑的正确技术。
5、超专项距离跑。要求用80-90%的力量跑,动作要协调放松,步幅开阔并富有节奏。
(六)注意事项
1、训练前做好全身性的准备活动。
2、训练效果差者,可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门性练习。
3、训练结束后要做好放松或整理活动。
二、5000米和3000米
(一)作用
5000米和3000米跑是发展人体耐力的项目,经常参加与练习,可以锻炼和提高军人耐力素质,培养勇敢坚强、吃苦耐劳、勇猛顽强、坚韧不拔的优良品质。
(二)准备活动
首先通过慢跑200—400米调动机体内脏的适应能力,调节呼吸节奏,掌握呼吸方法;然后进行长跑的专门性准备活动:①做40-60米的加速跑或变速跑,活动各关节的灵活性和柔韧性;②摆臂练习,活动上肢关节:③深呼吸练习,调节呼吸频率;④体会掌握5000米和3000米不同距离段的体力分配。
(三)动作要领
1、总体要求。动作轻松自然,重心移动平衡,直线性、节奏性强,肌肉用力和放松交替能力好,做到动作既有实效性,又能节省能量的消耗。
2、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起跑时,身体重心主要落在前脚上,身体保持稳定姿势,集中注意力听枪声。听到枪声或口令后,前腿用力蹬伸,两臂配合腿部动作,快速用力向前后摆动,身体向前冲出。起跑后,上体保持前倾姿势,蹬地前摆以及两臂的摆动都应快速积极,逐渐加大步长和加快速度,随着加速段的延长,上体逐渐抬起,跑向自己所需的战术位置后,即转入途中跑。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是比赛开始时,使身体快速摆脱静止状态,快速跑出,并尽快发挥出正常的跑速水平和占据有利跑进位置的过程。
3、途中跑。头部与脊柱成一直线,下颔微收,两眼平视,颈部肌肉较放松,途中跑要尽量做到放松自然、步幅均匀、蹬摆结合、上体姿势正直或稍前倾,头部自然。两手的摆臂动作,肘关节自然弯曲,以肩为轴,前后自然摆动。当摆动腿前摆到最高位置后,应积极下压,膝部放松。途中跑是5000米和3000米跑的主要阶段,掌握正确的途中跑技术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注意着地缓冲,用全脚掌或前脚掌外侧先着地,可减少地面对人体的冲击,尽可能做到着地柔和有缓冲。着地不正确,加上在水泥路上或硬地上进行中长跑训练,很容易产生胫骨骨膜炎或出现踝关节和脚背损伤。
4、终点跑。加快摆臂速度和步频,以顽强意志,冲向终点。终点跑是临近终点的一段加速跑。快到终点还有400米左右距离,要竭尽全力进行冲刺跑,一直跑过终点线。什么时候进行终点跑,要根据训练水平、个人的体力情况来决定。不仅仅是比成绩比水平,更重要一点是比意志,比吃苦精神。
5、呼吸方法。在5000米和3000米跑时,由于身体能量消耗大,对氧气的需要量增加,为了供给机体足够的氧气,正确的呼吸方法十分重要。跑时,呼吸的节奏应和跑的步子配合起来。一般采用“二步一呼,二步一吸”或“一步一呼,一步一吸”的呼吸方法。初参加中长跑练习的人,首先感到呼吸急促,或感到胸部胀闷与难受,这是换气效率低缺氧的表现。为了改善气体交换与血液循环的条件,就要掌握跑步过程中正确的呼吸方法与节奏,可用鼻和嘴同时呼同时吸,呼吸的节奏应当和跑的节奏相配合,以满足机体对氧气的需要,提供更多的能量。
在跑步过程中,由于氧气的供应满足不了肌肉活动的需要,跑到一定阶段会出现胸部发闷,呼吸困难,动作无力,跑速降低,不愿跑下去或难于继续坚持跑下去的感觉,这种现象称“极点”。这是中长跑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跑的强度大,“极点”出现得早;跑的强度小,“极点”出现就迟。适应过渡的时间也短。耐力强、水平高的,其“极点”出现就较缓和、短暂。为了避免“极点”过早过强出现,一是做好准备活动,二是加强提高训练水平。当“极点”出现时,一定以坚强的意志跑下去,注意呼吸方法,适当调整跑速,很快就可以控制和消失的。
(四)5000米和3000米跑的教学训练法
开始练习中长跑时,运动量应由小到大,强度应由弱到强,以匀速跑方式进行,适应后逐渐加量,可采用越野跑、变速跑、反复跑、间歇跑、爬山跑等进行。尽可能安排在松软的沙土地进行。可通过100米快跑十100米慢跑反复地跑10个,计快跑量。也可以跑(500米十慢跑200米)×4—5次,每周可进行两次,适应以后不断加大运动量和强度。可通过脉搏来测定训练强度,训练即时脉搏每分钟脉跳180次以上为大强度,每分钟150次左右为中等强度。
训练时要讲科学,合理安排好训练运动量。并不是天天跑,跑的距离越长越好,要给练习者有恢复期,根据练习者的素质和接受能力来决定,可以通过游戏方式,穿插一些有趣味的训练内容,体力恢复更快,效果更明显。
(五)保护帮助
保护者分散站在操场圈内,预防练习者出现途中晕厥和其它突发情况。
(六)注意事项
1、注意跑的节奏与呼吸配合。
2、加强腿、臂的力量,强调用前脚掌内侧着地。
3、多做柔韧练习,增强弱肌肉群的力量,使各部分肌肉力量发展平衡。
4、多练习上体保持正直的慢跑、中速跑、变速跑和跑的专门性练习。
5、患有心脏病、心肌炎者不宜参加长跑。
5000米和3000米跑一段时间后,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呼吸困难、胸部发闷、四肢无力、跑速下降的“极点”现象。这时一定要以顽强的毅力坚持跑下去。要加强呼吸的深度,适当调整跑速,“极点”现象就会缓和,“第二次呼吸”也就出现。只要坚持继续跑下去,经过一段时间后,这种现象就会减轻,身体机能就会得到明显好转。
7、训练时不宜过量喝水。训练后适当补充一些盐水。
8、不宜在较硬的水泥马路、车辆较多、空气不好的地方练习长跑。
三、背沙袋跑
(一)作用
提高人体腰、腿部肌肉力量,增强军人负重快速运动的技能及身体平衡能力;培养军人克服困难、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
(二)准备活动
主要开展以负重练习有关肢体部位的准备活动:①振臂运动,4×8拍;②扩胸运动,4×8拍;③体侧运动,4×8拍;④腹背运动,4×8拍;⑤压腿运动,4×8拍;⑥转髋运动(快速),4×8拍;⑦跳跃运动,4×8拍。
(三)动作要领
1、准备姿势:立左脚,跪右膝,目视前方。
2、动作技术。听到“准备”的口令,协助者两手用力将负重物体提起置于练习者背上。练习者两手穿过背带,将重物固定于背上并起身站立,两脚分开(左脚在前)略与肩同宽,目视前方。听到“开始”的口令,启动身体向终点跑动。跑动中弯腰约25度使重心前移,目视前方,两手自然运动,或于重物下沿托扶重物,或抓住背带。至终点时,取准备姿势,在协助者的帮助下,将重物着地。
(五)教学方法
1、采取各种辅助方法(如俯卧撑、举杠铃等)锻炼腰部腿部肌群力量。
2、背背包快速跑,掌握动作要领。
3、负重物重量升级速跑,在不同条件下正确掌握动作要领。
4、按练习的标准和条件反复练习,提高运动速度。
(六)注意事项
1、按标准进行负重准备,其中,男子负重跑1000米,女子负重跑800米。负重方式为两肩背式,在规定的时间内,从开始至终点负重物着地独立一次完成。
2、做好准备活动,防止腰、腿、肩部肌肉拉伤。
3、充分做好整理活动,使腰、腿肌群充分放松。
4、此项练习不宜每天进行,以防腰部负荷过重,出现腰肌劳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