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练习和协作练习是将不同强度、不同形式的训练项目加以组合,从而达到全面锻炼军人身体,进一步提高军人基础体能目的的一种练习方法。在组合练习和协作练习中,通过不同项目的组合,使体能素质得到更有效的发挥,同时通过协作项目练习,培养军人的集体协作精神。
一、组合练习
(一)作用
通过不同强度、不同形式项目的组合练习,全面增强军人的基础体能素质,进一步提高军人身体的速度、耐力、上下肢和腰腹肌力量,发展灵敏、协调能力,综合提高军人的基础体能水平。
(三)准备活动
组合练习以速度、力量、耐力、柔韧和灵敏为组合要求,因此,训练前应进行全身性的准备活动。
1、速度性准备活动:(1)高抬腿跑 10米;(2)后蹬跑 10米;(3)快颁小步跑10米。
2、力量性准备活动:(1)揉腕动作练习,活动腕关节,2×8拍;(2)屈伸臂动作,活动肘关节,2×8拍;(3)直臂环绕动作,活动肩关节,2×8拍。
3、耐力性准备活动:(1)压腿20次:(2)体前屈10次;(3)跳跃摸高10次。
4、柔韧和灵敏性准备活动:(1)振臂运动,2×8拍;(2)扩胸运动,2×8拍;(3)伸展运动,2×8拍;(4)体侧运动,2×8拍;(5)体转运动,2×8拍;(6)压腿运动,2×8拍;(7)跳跃加转体360度,2×8拍。
(四)组合程序
俯撑伸屈腿(l0次)——5米折返跑(2次往返)——俯卧撑(5次)——蛙跳(10米)——25米蛇形往返跑。
(五)组训方法
1、组合练习应考虑的组训因素。(1)组合练习持续的时间。以各项目组合后练习持续的时间为计算标准,如俯卧撑连续做1分钟和3分钟,对人体的影响有很大差别,后面就应组合持续时间不长的项目。(2)练习的强度,在定量情况下,时间越短,强度越大,应计划好组合时的时间与负荷强度的关系。(3)练习之间的间歇。两次练习的间隔长短,反应在练习强度上就有大小之分。间隔时间长,运动强度就小;相反,运动强度就大。(4)练习的重复次数。练习次数多,运动量就大;相反,练习次数少,运动量就小,这就造成同时上同样内容的课,运动量却有差别。(5)休息的性质。做完一套动作,是静止休息还是转换其他部位的活动,运动量也有区别,后者量大。
2、组合练习基本要求。根据上述组合练习组训因素的要求,可规定每一组合练习项目的强度负荷及练习次数,以保证组合练习的效果。(l)俯卧撑每人练习5次×3组;(2)俯撑伸屈腿每人练习 10次×3组;(3)5米折返跑每人练习 3次×3组;(4)蛙跳每人练习10米×3组;(5)25米蛇形往返跑2次×3组。
(六)注意事项
1、组合程序可根据训练的情况进行调整,未达到规定训练强度时,可重复循环进行,以提高训练效果。
2、训练方法可参考单个项目训练时的训练方法。
3、训练前充分做好身体各部位的准备活动。
4、训练结束后,做好身体的放松和整理活动。
二、3人协作攀登
(一)作用
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提高互助攀登技巧,增强军事战术能力。
(二)保障条件
高墙一面,墙后沙坑一个,操练者着作训服、解放鞋、扎腰带。
(三)准备活动
1、上肢的准备活动,主要是要将参与悬垂拉引工作的肌肉活动开。重点部位前臂屈指肌群、上臂肱二头肌及肩带肌群。
2、下肢的准备活动,重点部位是踝关节及跟腱,膝关节和髋关节以及小腿后部肌群和大腿肌群,其手段主要有压、揉捏及深蹲跳等。
3、腰部的准备活动,以转腰为主,防止急性腰扭伤。
(四)动作要领
三人互助,迅速通过高墙,依次攀登高墙,并依次跳下。
(五)训练方法
1、依次攀上。(1)第一位攀上,第二、三位协助,协助者两人面相对,侧对墙,分别成分腿半蹲立。手在中间,互握手腕成交合状(正握时,手背向上,反握时手心向上),第一位一脚踏上两人交合状的手,上体前移,手扶墙壁。在当第一位腿站直的同时迅速向上托起,第一位借力,手扣墙缘按照拉、撑、跨的动作顺序快速攀上高墙。(2)第二位攀上:由第三位协助,协助者背靠墙壁下蹲,使臀部紧贴墙壁,两手掌心重合向上置于小腹前,攀登者一脚踏上协助者的手,两手扶墙壁,另一脚踏上肩部,借助协助者两腿蹬伸和两臂推送之力,两手攀住墙壁上缘,按照拉引、翻撑、跨越的动作攀上。(3)第三位攀上,由第一位和第二位协助。协助者站在墙后的支架上面向前,上体下潜,一手攀住墙后缘,另一手下垂。攀登者向上纵跳起,两臂充分上伸,两手分别抓住两位协助者的手腕,借助协助者向上的提拉力,快速攀上。
2、依次跳下。是指按顺序从墙上向下跳落的方法:(1)立姿跳下:立于墙壁或支架边缘,两腿弯屈稍分开,身体前移,两脚稍用力蹬起,向下跳落,以前脚掌先着地,随着屈膝缓冲。(2)手脚支撑跳下:屈体下蹲,一手和异侧脚支撑于墙壁上缘,另一脚向下伸。借手脚推蹬墙壁上缘的力量向下跳落,前脚掌先着地,随着屈膝缓冲。(3)悬垂跳下:身体背向跳落方向,屈体下蹲,两手抠住墙壁边缘,身体下移,两腿依次下伸,使身体悬垂,并略向左(右)移,左(右)手下移扶壁,手脚同时推蹬墙壁,转身跳下,脚掌先着地,随着屈膝缓冲。
(六)保护与帮助
保护者站在落地点一侧,当跳下者着地不稳时,一手扶背,一手扶胸,帮助稳住重心。
(七)注意事项
1、高墙可用砖墙也可用木板制作的墙,高不得少于2、8米。宽不得少于2米。墙上沿宽,砖墙不得少于20厘米,木墙不得少于10厘米,墙后由上到下50厘米处设置一横条支撑物(扶手),墙后沙坑面积不得少于2米见方。深度30厘米且填满松软的河沙。
2、3人协助攀登必须徒手,不许用任何器材。
3、第一位和第二位攀登时,协助者的托送助力要平稳到位。不要松手过早,以攀登者的脚主动离开为宜。
4、第三位攀登时,协助者在墙上要注意自己的稳固性。
5、跳下时,要注意三人的位置,以防相互碰撞伤。
三、10人扛连环沙袋
(一)作用
增强军人在负重条件下的协调一致能力,提高群体负重协调运动速度,培养军人集体协作、统一行动的集体主义精神。
(二)保障条件
距离100米(女子相同),群体人数10人,每人负重40公斤(女子25公斤);
着作训服、解放鞋;负重物体(沙袋)间相连(即连环沙袋),人体间距离不大于75厘米。
(三)准备活动
主要进行负重练习有关肢体部位的准备活动:①振臂运动,4×8拍;②扩胸运动,4×8拍;③体侧运动,4×8拍:④腹背运动,4×8拍;⑤压腿运动,4×8拍;⑥转髋运动(快速),4×8拍;⑦跳跃运动,4×8拍。
(四)动作要领
1、准备姿势。10人一组,成纵队立于连环沙袋一侧,呈取沙袋的准备姿势:两脚分开略与肩同宽,弯腰,两手抓住负重物体适当位置。
2、动作技术。听到“开始”的口令,10人全部半蹲下,半边转身面向自己前面的沙袋,所有人几乎一同发力,在同一时间内迅速将自己前面的沙袋抬起置于自己的肩背处,并及时调整承重部位,保持沙袋稳定不掉下。待所有人都稳定后,由排头第一人发出“起”的口令,全体一致负重起立。两脚分立略宽于肩,上体向前弯曲约25度角左右,以承受住物体,两手抓住重物适当部位。然后领头人接着发出“前进”的口令,同时迈左脚步启动身体向终点整齐行进,途中可用口令调节步伐。运动中保持重心平衡和运动方向。到达终点后,仍由领头人发出“蹲下”的口令,此时,10人应一致成半蹲姿势,再由领头人发出“放”的口令,这时集体整齐一致将沙袋着地。
(五)教学方法
徒手连环跑,增强群体的配合与协调。负重准备练习,提高群体负重的协调性及准确性、迅速性。按练习标准条件反复练习,增强协调性,提高负重运动速度。
(六)注意事项
1、必须按标准进行负重,男子负重跑 100米(女子相同)。
2、负重方式为背驮式,从开始准备至终点第一名练习者过线,群体负重物着地上,整体协同一次完成。
3、在协同前进时,如果步调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可通过领头人喊口令的方法加以克服。
4、到达终点后,不能在站立时就将沙袋扔到地上,这样容易出现动作不一致而引起事故,必须一致蹲下后,听口令一致放下。
5、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预防急性腰扭伤和腰肌劳损。
、部队整体战斗力的体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士兵良好的专业体能素质。不同军兵种专业有各自不同的专业体能特色,以适应遂行不同作战任务、不同作战环境特殊需求,如高寒山地作战。提高军人的专业体能素质,对于增强人与武器、人与环境结合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武器和特殊作战环境的优势,提高部队战斗力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