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人立志要瘦身的时候,都是下了决心的,否则也不会接受洁净饮食(clean eating)这件事。
作为鸡胸咀嚼机,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洁净饮食是反人类的——你的味蕾本应该用来体会酸甜苦辣,煎炸烹炒,尽尝各地风味,遍赏人间美食。但是洁净饮食中的那些食物,你只能吃到食材的原味,如果食材本身不够新鲜,你连原味都吃不到,就只能吃到冰箱味。
更糟糕的是,有些时候为了做到不在外就餐,以及少食多餐,你需要一次性做出两三天的饭来,然后随身带着,到点就热饭吃。
到点热饭本身不是问题,问题是被热的饭不是当天做的,就真的很难吃,尤其是鸡胸。
有一次我在用微波炉热饭的时候,边上有一个英国老哥,看到我热的是鸡肉,就凑过来说看起来不错,问我味道如何。
我头都没回,直接甩了一句:Tastes like paper. (吃起来像在嚼纸。)
老哥听了一脸哭笑不得。
所以不少人(不论是吃鸡胸的,还是看别人吃鸡胸的)都有一个疑问:
就要这么一辈子吃白水煮鸡胸了吗?
先不回答这个问题,壮教练跟大家聊一个心理学中很有意思的概念:self-efficacy(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可以成功做到某事的信念,它会直接影响你的思想、语言、行为,直至影响到最终结果。
自我效能直接决定了一个人会在所选择的领域会付出多大的努力,坚持多久,面对挑战时候是迎战还是退缩,是否会达到目标以及最终能走多远。
这个词不等同于confidence(自信),因为自信可以是盲目的,初生牛犊不怕虎。而self-efficacy(自我效能)则无法凭空长出来,它由多个因素决定。
举个例子,你想减脂,但是不确定能不能成功,所以一直犹豫坚持不下去,这时候你的自我效能就很低。但是当你听说当年大学下铺160斤的胖妞,现在是一家工作室的私人瑜伽教练,你的自我效能会立马得到大量的提升——因为你见到跟你一样的人(甚至基础比你差的人),都可以做到这件事,你觉得你肯定也可以。
其他因素还包括别人是否对你的努力持续加油呐喊,你的心理状态是积极还是负面等等。
但是,所有这些因素中,决定自我效能最最最重要的因素,是你本人过去成功的经历。
再举一个例子,拿我自己来说。
我有两次减重的经历。
第一次,方式不是很健康,最胖的时候158斤,男裤34码穿不下,买不到裤子。后来用几乎绝食的方式,8周瘦到只剩124斤,人生最低点,只剩排骨。
第二次,多年后,体重136斤,用clean eating加上训练,花了两个月时间,体重变成134斤。
正因为我有两次很成功的控制体重的经验,自我效能非常之高:我有经验,有能力、有方法以及有毅力来控制自己的体形和体重。将来如果我想要或者需要减脂,我知道自己是肯定可以做到的,只是时间问题。
你过去成功的经历,是决定你自我效能的最重要的因素。
回到刚才那个问题:
就要这么一辈子吃白水煮鸡胸了吗?
当然不是。壮教练给你安排的6个礼拜饮食计划,让你吃枯燥无味的鸡胸和西兰花,不仅仅是在给你一个你想要的身型。
我是在给你一个“过去成功的经历”。
不论你的饮食和训练计划时间多久,短的6个礼拜,长的6个月,只要你扛过去,只要你顶过这300餐鸡胸,你就有了一个“过去成功减脂的经历”,这直接就给你的自我效能开了外挂。
6个礼拜后,你愿意继续坚持clean eating,当然可以。不愿意的话,希望恢复正常饮食,餐餐小炒肉,顿顿麻辣香锅,偶尔和朋友喝喝酒撸撸串,也没问题。
没错,正常的餐饮会让你的体脂比再次上升,体形走样,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个时候的你,因为曾经成功减脂的经历,有着非常高的自我效能:你明白只要你愿意,再次瘦出马甲线只是个时间问题。因为你曾经花过6个礼拜的时间,做了大多数人做不到的事,达到了大多数人完成不了的目标。
所以,回答这个问题:
健身者不会一辈子吃鸡胸。
恰恰相反,现在的每一餐鸡胸都在逐渐增加我们的自我效能,强化我们控制自我体型的能力。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将来不吃鸡胸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