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是不少人喜爱的运动方式,
不需要任何器械,
受场地的制约也较小。
但跑步的时段也有讲究,
晨跑、
午后跑和夜跑,
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呢?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
医学系教授陆一帆说,
跑步的适宜时段取决于,
外界环境和身体状态。
外界环境主要考虑温度、
湿度、
空气质量等;
身体状态包括是否疲劳、
饥饿等。
晨跑。
优点:
早上太阳还没完全升起或有云雾,
温湿度较适宜,
30~40分钟的中慢速跑步,
出汗量不会太大,
体感较为舒适。
晨跑还能让人戒掉睡懒觉的习惯,
让身体彻底苏醒过来,
并且一整天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缺点:
经过一晚上的呼吸作用,
植被释放了大量二氧化碳,
相对较低的温度也不利于,
空气中的尘埃和颗粒扩散,
空气质量差,
容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
另外,
早上起床后一般胃口较差,
不愿进食,
如果空腹或者进行高强度晨跑,
很容易诱发低血糖。
午后跑。
优点:
此时空气较好,
晨雾散尽,
阳光充足。
午后3~5点,
人的精神状态饱满,
体力相对充沛,
不但能提高跑步的效率,
还可减少受伤风险。
缺点:
午后太阳仍高挂空中,
这时紫外线较强,
户外跑步容易晒伤。
而且,
如果是夏天,
此时空气和地表温度过高,
体感很热,
大量出汗会导致体内水分迅速流失,
容易中暑。
夜跑。
优点:
空气含氧量较高,
温度适宜,
环境有利于跑步。
晚上时间方便且充裕,
不影响工作和学习。
缺点:
上班族结束了一天的工作,
身心疲劳,
身体机能和反应能力下降,
这时跑步不利于恢复体能,
还会增加受伤的风险。
夜跑还影响晚餐和睡眠。
运动前后一小时不适合进食,
夜跑需要推迟晚上的就餐时间。
跑步刺激人体的中枢神经,
让交感神经活跃起来,
甚至促进大脑分泌多巴胺。
因此,
夜跑让人兴奋,
可能导致难以入睡或失眠。
如果选择晨跑,
切忌空腹,
跑前适当吃些面包,
或饮用少量牛奶和水;
强度不要太大,
慢跑时间控制在一小时之内。
午后跑要避免太阳直射,
注意防晒,
最好是下午4点之后。
夜跑最好在太阳落山后的傍晚时分,
简单进食后再开始跑步,
中慢速跑步以30~40分钟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