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琦
From M&F
本年度最有诚意、最接地气的一篇科普!汇总健身小白最关注的13个问题:我对健身运动一窍不通,应该从何开始?如果我想减脂,应该选择哪些运动项目?我应该每周锻炼几次?每次锻炼多久?我需要购买健身补剂吗?遇到平台期应该怎么办?一起来看答案!
A:作为一名健身小白,刚开始健身或刚步入健身房时,有点小恐慌是很正常的。如果健身房有不错的私教,那么购买8-10节课也许可以让你快速脱离健身小白的行列。一位称职的私教可以帮助你:
1. 掌握主要器械的使用方法和基础的训练技术;
2. 学习如何安排属于自己的训练计划;
3. 了解基本的运动损伤预防和处理方法。
当然,在中国想找到靠谱的私教的确是一件难事。所以,如果你的健身房没有称职的私教,那么购买一些健身书籍(如我的《本能减脂》)、观看一些网络健身教程,通过自学逐步提升自己的运动本领,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A:一谈到减脂,很多健身小白首先想到的就是有氧运动。实际上,最好的减肥方式是无氧运动和有氧运动的结合。虽然有氧运动可以帮助你燃烧额外的脂肪,但是无氧运动同样可以帮助你提高新陈代谢(新陈代谢越高,热量消耗越多),加速脂肪燃烧,塑造优美的肌肉线条。
如果你的时间充裕,建议每周进行3-5次无氧训练(力量训练),同时搭配4-5次有氧训练。如果无氧训练和有氧训练在同一时段进行,先无氧,再有氧。如果无氧训练和有氧训练分开进行,建议早上进行有氧训练(空腹有氧运动),下午或晚上进行无氧训练。
A:增肌增力需要一套完整的力量训练计划,并且以复合训练动作(多关节训练动作)为主,如卧推、深蹲、硬拉等。一周进行4-5天训练,每周完成一次对全身所有肌群的锻炼,适合大多数健身者,如一周四练(训练2天→休息1天→训练2天→休息2天)。需要注意:合理的休息对肌肉增长至关重要。以下是M&F为健身小白推荐的训练方案:
1. 每个训练动作开始前,选择较小的重量,进行1-3组热身;
2. 大肌群(胸、背、腿等)训练:每个肌群选择4个训练动作,每个动作进行3组训练;
3. 小肌群(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斜方肌、小臂、小腿、腹部等)训练:每个肌群选择3个训练动作,每个动作进行2-3组训练;
4. 若某个动作进行3组训练,每组重复次数依次为13-15次、10-12次、7-9次。
A:每周锻炼几次(训练频率)取决于多种因素,如训练水平、训练目标和个人可支配时间等。健身小白在刚开始锻炼时,必须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过多的锻炼可能引发运动过度,反而不利于尽早实现自己的目标。以下是M&F为健身小白推荐的训练频率:
1. 健身初期,每周锻炼3次,每次1小时左右即可;
2. 随着时间的流逝,你需要更多的运动时间或更高的训练强度,才能保持身体的持续增长。每个月增加一次你的训练量或训练强度。
A:每周(或每次)运动多久取决于多种因素,如训练水平、训练目标、个人可支配时间等。以下是M&F为健身小白推荐的时间方案:
1. 决定每周锻炼的总时间,然后进行合理分配。例如每周锻炼3小时,那么可以选择:①每周锻炼3次,每次1小时;②每周锻炼6次,每次锻炼30分钟。
2. 健身运动重质不重量。如果你在30分钟的锻炼时间内非常投入,那么效果可能比某些人锻炼60分钟都强。锻炼时,专心一意,少看手机、少聊天、少发呆。
A:不同训练动作对身体造成的压力不同。通常,训练动作对身体造成的压力越大,练习该动作时,每组之间休息的时间就越长。例如:进行3组,每组15次的杠铃深蹲,可能需要2-3分钟组间休息时间,但如果把杠铃深蹲换成哑铃侧平举,你可能只需要45-60秒的组间休息时间。
此外,休息时间还取决于你的训练目标。通常,增肌增力需要的组间休息时间较长(选择重量较大,每组重复次数较少);减脂需要的组间休息时间较短(选择重量较轻,每组重复次数较多)。
健身小白在刚开始锻炼时,可能需要训练1天,休息1天。当运动水平提高后,则可以考虑延长训练天数,如训练2-3天,休息1天。
A:健身初期,最重要的是科学的训练计划和合理的饮食方案(天然食物)。那些告诉你第一天健身就必须购买健身补剂的人,要不对健身补剂研究不深,要不自己就是卖补剂的(占大多数)。M&F建议:健身小白不应盲目购买健身补剂。在健身初期,应下功夫打好基础,进行8-12周的严格训练,在饮食合理的基础上,再考虑购买健身补剂。
作为世界五大运动营养品牌「Myprotein」&「Cellucor」的产品顾问,我建议大家购买健身补剂前,认真阅读以下文章:
A:力量训练后的30-60分钟内,胰岛素的敏感度非常高。此时,蛋白质的合成效率会增加,更有利于肌肉增长,这段时期被称为蛋白质合成窗口期。来自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发现:健身者的训练水平越高,合成窗口期越短。所以,在运动后的30-60分钟内补充蛋白质,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A:如果你是一位体重非常大的健身小白,那么在刚开始健身时,一定要选择强度较低的训练计划。如果有专业的私教在一旁对你进行指导,那么更好不过。M&F建议:体重较大的健身者,在进入健身房前,应该先咨询医师,专业的医师会对此进行大致的运动和饮食建议。以下是我推荐的两种适合大体重健身者的运动方案:
LIIT(Low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超级训练指南
A:当然有,而且首推户外运动!研究表明:户外运动(登山、徒步、户外单车等)不仅可以增强心肺功能,而且可以有效缓解压力。如果在家或健身房锻炼使你感觉乏味,不如趁着周末多出去走走,接近大自然。此外,游泳、爬楼梯、跳舞等运动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A:追踪健身进程非常重要。每隔2-4周测量一次体重、体脂和围度,可以使你更好地掌握自己的情况。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去医院测量胆固醇、血压和血脂等指标,具体内容可以参考以下文章:
个人认为,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照镜子,每隔一段时间,拍照进行对比。
A:训练平台期(Training Plateau)是每位健身者都可能遇到的健身节点。当健身者到达平台期后,他们的训练水平将会停滞不前,脂肪的燃烧速度也会逐渐变慢。如果你的身体出现了以下症状,很有可能已经进入了平台期:
1. 肌肉流失、力量下降;
2. 没有训练动力;
3. 食欲下降;
4. 易怒;
5. 失眠;
6. 两周内体型没有任何变化。
平台期的原因主要有两种:①训练过度;②身体对训练产生适应性。
针对第一种原因,请参看以下文章:
针对第二种原因,健身者需要提高训练强度,突破平台期,方法包括:
1. 增加训练动作的数量;
2. 增加训练组数;
3. 增加训练重量;
4. 减少组间休息时间;
5. 搭配力量训练技术;
6. 增加有氧训练时间;
7. 加快有氧训练速度;
8. 增加每周的训练频率。
此外,健身者还需要注意训练动作的规范性,错误的训练动作会减少对肌肉的刺激,增加运动损伤的风险。最后,合理的饮食和睡眠也是突破平台期的关键因素。
A:你不是第一个提出该问题的人,也绝对不会是最后一个。这一问题的答案非常开放,就我个人的建议:健身不仅有利于个人,还有利于家庭与后代,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我已经科普了很多。但如果这些健身益处仍无法给予你动力,那么就一切随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