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五四青年节,我想大部分我的关注者其实都还是可以过这个节日的,虽然很多人不太清楚青年的定义是多少岁。。简单科普一下,按照联合国规定15-24岁为青年,世卫组织则是14-44岁,而按照我国共青团的定义则14-28岁的人为青年,也就是说基本上在14-15岁以上就可以被认为是青年。
而这个年纪,已经是国内很多年轻人开始健身,做抗阻训练的时候,比如一些简单的自重训练,也有很多人已经走入健身房开始进行深蹲卧推这样的杠铃训练动作。而对于这部分刚开始健身的年轻人,其实是最容易受到他人影响,也最容易出现一些训练误区的,而今天,年轻人,这两个健身忠告,希望你能听进去,能少走一些弯路也算是我的功德一件了。
做好动作永远比多做动作来得重要
这句话的意思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把你的动作做好做对,比你一次训练练得有多狠,安排了多少动作做了多少组,是你更需要关注的。可惜现实情况是,真的没有多少人会乐意花个2小时,只为了好好去训练一下深蹲这个动作,更不要说真的要把深蹲讲透,要更好的掌握动作模式,可能需要几周乃至几个月的时间,而如果这些时间拿来拼命做些弯举器械推胸腿举什么的,能够更快的获得一些训练的效果,毕竟整体的训练量会更大一些,而学习动作则更多还使用保守一些的重量来进行。
而且想要做好动作很难,也非常非常花时间,也比较考虑人的耐心,但你仔细认真的想一想,你希不希望自己能够尽可能安全健康的训练十年二十年?还是说你只希望拼命练一段时间,练出一点成绩,拍个照留个纪念然后就不练了?我相信不太会有人选择后者,既然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一直锻炼下去,那么训练动作,尤其是那些跟我们日常的动作模式非常相似的复合动作的准确度,就是非常关键的基石,你在初期多下的苦功,可以帮助你在未来的更长时间里取得更好的结果,这个值还是不值很容易想到。
因此尽可能的多注意些动作方面的学习调整,永远别知足,永远保留着调整动作的空间。
的确我承认不是每个人都有着这么理智,有这样的长期规划,但是你得明白这一点,当你之后遇到瓶颈期无法进步或者遭遇伤病,你初期对动作准确性的不重视都会是重要的导火索,永远别觉得自己真的可以了,真的会了,这种自满会成为你无法进步的牢笼。
计划均衡合理比“练得好不好”更重要
按照我们上一点说的,刚开始健身的那段时期是打基础的一个时候,不单是动作基础,更是身体,乃至对训练理解的基础,而你越早有应该整体去考虑问题的概念,你就能打造出更好的基础,而不像是有的年轻人只把注意力放在镜子肌肉或者那些自己喜欢的,觉得练好了会让自己能更好的炫耀(或者更能打)的部位上,去只关注臂围腹肌之类的局部表象。
重视后侧,重视多做拉的动作,重视单腿动作,重视核心参与多的动作,同时你越是不喜欢越觉得有挑战的动作可能就越有尝试的可能性。
这不单单是功能上让你更加的完备,发展的更全面,而且在形体上,也能够更好的规避弱势部分的出现,让你的比例看着更协调。我们之前就有提到过,你的弱势肌群不一定就是因为你的天赋差练不好,而是也跟你之前的运动习惯存在关联。简单的一个逻辑,你喜欢的你练的更多的肌群往往会更容易练的好,而在同样的肌肉增长空间内,你长的肌肉越多,你再长肌肉的难度就更大,而在你比较容易长肌肉的阶段,你的“偏好部位”增长了更多比例的肌肉,那么留给你现在弱势部分的肌肉增长空间会不会被压缩?难度会不会加大?
因此跳出你的舒适区,去想一想未来,去想想整体的发展,年轻人,一定要目光长远,按耐住自己想要速成或者逞能的欲望,不然年轻该走的弯路,一米都少不了。
关于腰带的发货问题,真的是非常抱歉一拖再拖,这两天已经让团队里的小哥杀去工厂确认最后的生产细节,今天已经发出100条!明天还会有持续小批量到货,工艺着实复杂也是希望大家体谅,有需要的一定尽早下单,看看都有点像是托的买家评价。。我想没有犹豫的理由了~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