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讲的这是一个困扰着很多训练者,也困扰了我很久的问题——那就是该使用什么重量来训练。
这对普通训练者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搞清楚这个问题是你取得进步必须要完全弄明白的问题,而我之所以觉得困扰是因,我真的想不通,为什么这么多人不重视,也搞不清楚这一点。
尤其是经常会有人来小铁馆交流,说自己关注了我好一段时间,然后会咨询自己遇到的一些问题,最常被问到的就是关于平台期了,觉得自己过了新手期不进步了遇到了怎么办 或者重量上不去,肌肉没什么增长等等,然而等到我反问,那你现在卧推/深蹲/硬拉大概拿什么重量做组,几组几次,很多人竟然都是犹豫着难以给出准确答案的,这不由得让我怀疑自己是不是教的太差了。。
如果你看过我上下肢分化的增肌计划,你应该也会记得在力量增长日我有重量选择的百分比建议,但在肌肉增长日是没有那么具体的建议的,之所以会这样,不是因为我忘了,而是因为我觉得当你过了新手期之后,任何一个训练者应该都能够对自己使用的重量有一个基本的概念,比如第一个动作卧推5组8次,目的更多是为了刺激肌肉增长,组歇2分钟,那你一开始大概用什么重量, 你知道还是不知道?1分钟组歇,4组12次又该用什么重量?3分钟组歇呢?
我不是要你一定找出一个准确的数字来进行计划,比如87.5kg,而是你怎么也得知道什么重量你是能比较轻松完成的,什么重量你是比较挑战但一定能完成的,而什么重量你是很可能完成不了的,你只需要有一个概念,知道一个波动不大的范围就可以。这不只是对于针对力量提高的训练者,针对爆发力或者是速度的训练,也一样会有一个重量选择范围,即使你只在乎体型跟肌肉维度,你也一样在使用这些重量在训练。
而且我也不知道不能提供一定程度力量产出,只有维度的肌肉到底能有多少意义?
你在做的是力量训练,你在用杠铃哑铃,你每天都在接触的东西,但是你却不知道该用什么重量训练?这在我眼里就像是司机不知道自己开车时的时速一样,真的是件很奇怪的事情。
难道你每一次训练都是凭借着感受,热一下身,觉得当下能做多少重量就做多少,能做几次做几次,做到力竭,然后每组每个动作都这样,就能够增长吗?你觉得自己状态好了多做几个,状态不好了少做几个,组间去玩个手机喝个水多休息了会多完成了几个就觉得自己进步了,有人一起训练赶时间所以做的比之前少了就觉得自己退步了。
拜托训练不是儿戏,训练是有目标的,而你的首要目标就是知道自己该以什么样的重量完成多少次,最好再考虑到组间休息的因素,这是训练最基本,也是你想要稳定增长的关键要素。因为我们都知道我们的长期稳定进步,主要是由渐进超负荷而不是你训练时的泵感,力竭程度,训练后的酸痛感等等感受带来的(虽然它们是有意义的),而如果你不以自己的训练重量为根基,那么你就没法知道自己这次训练完成的怎么样,下次又该以什么目标作为努力方向,训练是科学跟客观数字,不是主观感受,否则你就很容易出现努力过度或者努力不足的问题。
虽然你可能不重视力量,力量增长也不等同于肌肉量增长,但是首先力量是最基础的体能要素,因而它的增长是很重要的;其次,在你的动作技术没有大幅提升,神经适应性也基本保持在类似状态的情况下,训练重量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相关肌肉的增长带来的,尤其对于自然训练者而言。
不要觉得力量跟肌肉是没关系的,你去看任何一个有竞争力的65-90kg左右体重范围的力量举或者是举重运动员,基本不会有肌肉不能称之为发达的存在。(比如我比力量举会比83kg级,也就是体重要在83以下,我这个级别,国内很多选手都有着比我更低的体脂)
训练重量跟力量不是最重要的,但它一定是重要的,因为你要以它为训练进步的参照物,你要去增长它。
这也是为什么像是5乘5这么简单,又有着较低容错率(不能很好的适应一定比例人的需求跟实际执行变数)的计划,却一样能让非常多人取得明显效果的原因,因为虽然在一开始选取的重量低,完成很轻松,但是它有着很明确的加重策略,那就是每周根据动作的不同增加2.5-5kg,随着重量的不断增加,你在某一天会使用对自己存在很大挑战的重量训练, 但又不至于举不起来或者不安全,然后以不断突破当下使用的重量为核心在努力。
所以如果你不能很准确的回答我开篇问出的几个问题,那么我建议你马上,从这次训练开始,先使用你有一定挑战但一定能以比较好的动作完成的重量作为起点,管理好组间休息,严格按照计划做组数次数,不用做多,然后下一次训练在此基础上适当的增加尽可能少的重量,再进行一样的安排,看看几周后,你苦等的进步是否会发生。这是一个很土很笨但能够适合绝大部分人的方法,而更准确的,能帮助你更好的去选择不同动作不同安排的重量范围的方法,也就是RPE主观疲劳测定,我们在接下来几天就会给大家进行详细介绍。
福利分割线
才刚一天过去,跟PVL合作的双十一活动团购活动,蛋白粉,肌酸,Bcaa的存货已经卖掉一大部分了
数量有限售完即止,快戳客服小江联系吧~购买也可以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我的微店~
Crispy Studio双十一前的最后三款新品,来吧先预告一下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