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人在开始健身之后,总会发现自己存在发展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不管是因为本身的基因天赋问题,还是训练做的不到位,当你存在这样的弱势肌群,亦或者是当你进入平台期,当你想继续获得快速进步的时候,你最先该考虑进行的调整,就是增加训练频率。
这是从实际操作来说,对于绝大部分人最根本有效的建议,不管是提高有效刺激的频率,还是提高做动作的频率。
首先我们先针对很多人困扰的小肌群来分析,一般大肌群的恢复时间在48-72个小时,而小肌群则可以以更快的速度恢复,所以小肌群本身就可以以更高的频率进行训练。另外相对而言,对于小肌群的训练我们更需要使用相对孤立的训练动作,刺激会更有针对性,但是呢往往因为发力方式有误,肌肉募集能力不够,目标肌群力量太差等原因,一般训练者难以真正准确的进行刺激,比如中后束,比如二头,甚至像背阔肌这样的大肌群,也可能会面对这样的问题。
这样的情况一点都不罕见,而在这种情况下,你就非常有必要去进行动作上的调整,重塑发力模式,在这个时候,增加了训练频率也就意味着你多了更多的尝试跟练习的机会。如果一周只练一次肩,那么中束可能就只有两个动作的练习,练完没完全掌握,第二周又是一个新开始,但如果你一周练三次练四次呢?你就能更快的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训练方式,比如你可以放慢节奏控制着去做,加强肌肉的感受,也可以尝试做停顿,或者是从不同的角度位置,使用不同的负重形式来进行训练。
只要你找准了感觉,那么这样一周好几次的练习,可以帮助你非常迅速的巩固住发力的方式,你再去逐渐增加训练负荷进行正式的训练,训练效果一定会比之前更好。
但是,这并不是要让你无厘头的增加训练量,假设你的弱点是中束,那么你在你原有计划基础上,任选两天的训练日,在训练结束之后,抽出5-10分钟,去使用很轻的负重去做侧平举,做完全不会产生疲劳累积的次数,比如你正常训练做10kg的哑铃侧平举进行10-12次,那在你增加的这两次练习中,你只需要使用30-50%,也就是3-5kg做同样的次数,然后在训练的时候认真的去感受中束的发力收缩,我相信在这么轻的负重下,只要你认真的去进行,你一定能尽可能的避免其余部位的参与,孤立的让中束发力,当然这么做很难直接给你带来增长,但也不会给你带来什么恢复上的压力(如果你能恢复的过来,那么小肌群一周真的训练2-4次,我觉得没问题),反而你募集肌肉的能力,你的发力模式能够在这一次次的训练中得到提高。
像这样每一个时期(比如以月为单位,一个月就多了十次左右的练习机会,等掌握改善了第二个月换一个部位)都选择一个弱势的难以找到感觉的肌群或者部位,高频率低负荷的去矫正自己的动作,去找到自己感觉最好的训练形式,那么你的训练质量会不断提高,你所存在的弱点也能够逐渐得到弥补。
而且这样的练习在减脂期也能带来很大的好处。在减脂期热量缺口下,如果每一个部位的肌肉,要一周才能进行一次训练刺激,像是你日常生活中可能频繁在使用到的,比如下肢,比如小臂,那么或许没什么肌肉流失的风险,但是除了在训练中之外,你的三角肌中后束,二三头还有胸肌这样的肌群,很少会有真正使用到的时候,那么也就更多的暴露在了肌肉流失的风险中。而增加训练的频率,即使量跟强度都非常少,也意味着多使用到了它们,那对于你更好的保持肌肉是不是会更有利?虽然做好热量缺口,以一个合理的速度减脂,你的肌肉流失不会有多么夸张,但这种做法一定能尽可能的帮你做到更好,尤其对于你本身就偏弱的肌群而言。
不单单是强化弱项,对于你最主要的那些复合动作的练习,增加训练频率,也是让你不断提升的核心要素。熟能生巧,很简单的道理,只要你每一次训练,能够包含更多的肌群,更多的复合动作,比如像是全身分化,每次训练都进行深蹲卧推硬拉(当然训练量跟强度本身要取得平衡,还需要加入一部分的背部跟小肌群辅助),那么即使你一周只练三次,那也相当于对复杂动作能进行2-3次的训练亦或是动作练习,这无疑对更快的掌握动作,打磨技巧,对发力效率的提高,对身体的记忆,都具备更多的优势,相信你没办法反驳这一点。相信你也没办法自信的说自己的动作是一定完美的,既然每个人的动作本身都存在提升的空间,那么一样的,找到你目前做的最不好的一项,在你有精力的其他训练日,采用低负荷进行练习矫正,可以说是最可行高效的方式。
至于恢复问题,则完全得看你训练的合理性,你说每次训练三四个个小时,光深蹲就做个20组,那么这样一周就算练三次也属于作死,但如果每天拿60kg进行深蹲硬拉卧推训练,那我连着练1年都没问题,所以不要觉得频率那么高就会出问题,这本身要跟训练量跟强度一起综合来考量,就像那些每天做俯卧撑,做引体向上的计划,很少会看到有人担心没效果或是过度训练,这真的需要思维方式的开括,不要守在自己的固有认知中出不来。
而这种做法自然也存在着缺点,那就是对训练者本身的更高要求,你得具备足够的耐心,对自己清醒的认识以及一颗愿意不断学习的心。
因为高频率的进行训练,带来的好处是练习的机会更多,积累的训练量更大,换言之,如果你本身不能够控制好训练量,那么一样会恢复不足,如果你本身不能不断雕琢自己的动作技术,没有不断的在变好,而是持续的进行错误动作,那么就是一遍遍的加深了身体记忆,这样再进行纠正会更困难,而且同时受伤的风险也会增加。
当然罕见的个例绝对是存在的,就是有人对低频率,但单次超大量的训练反应很好,但这也需要你自己尝试过较高频率较低训练量的训练之后,你才能够进行比较,否则没人能告诉你答案。
通知!!昨天预告的新款机能训练长袖与大容量束口包已在淘宝店上架,再低调的给大家放上几款秋冬新款的预告,更有全新配件蓄势待发,这个秋冬季,就认准Crispy了!
看这里看这里: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