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日子练腿的时候,第一个动作杠铃深蹲,开始也没想着去冲击重量,但是后来蹲着蹲着就突然很想尝试一下突破极限,然后加到了自己从来没有尝试过的大重量(这边就不叙述具体有多少千克了,肯定150kg往上的),扛着杠铃,收紧核心,吸满气撑住腰带,屈髋屈膝往下蹲。看着镜子感觉大腿差不多平行地面了,开始发力站起来,由于重量过大,导致髋部先起来了,而上半身就被这大重量压的起不来,感觉自己的腰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在僵持下,终于凭借腰力站了起来,把杠铃放回了深蹲架…
首先分析上述事件给我带了什么,没有别的,就是连续三四天的腰痛、还有神经疲劳,其结果就是接下来的训练无法做到注意力高度集中。那他有没有给我带来什么好处呢,就是我可以说我蹲起了某某重量,可这有什么用呢,我能说我可以蹲起很大的重量?我敢说女子力量举70kg级别以下的选手深蹲1RM肯定比我重多了,所以似乎冲击重量并没有给我带来任何好处。
有人可能会说1RM可以提高力量。对啊,当然可以提高力量,但使用1RM的重量来训练不仅效率低下,远不及5RM带来的增加力量的效果好,而且受伤的风险翻了好几倍。
在健身房常常看到有人在力量区硬拉,这是非常好的表现,但是新手多半喜欢尝试着去冲击大重量,搞个100多千克,龟着背拉起来,然后砰的一声直接双手一松丢下来,无比自豪地看着镜中的自己,享受着健身房其他人投来羡慕的目光,觉得自己仿佛是健身房大神,
其实这点重量比起旁边大神做组的重量还差了一大截。我喜欢去分析运动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分析这位小白的行为究竟给他带来了什么,毫无疑问,腰背几乎都要废了,还没有学会走就试着去跑,核心力量及四肢力量还薄弱的时候就学着人家力量举运动员冲大重量。
训练需要遵循科学的方法,而几乎所有科学都是严肃生硬的。目的是增加力量,那就该一步一步来(除非你是超级天赋型力量举胚子),重量就该一点一点来,训练是以年为单位的事情,职业运动员半年冲一次重量,身体需要恢复,精神需要恢复。更别说现在喜欢冲重量的训练者在我看来还是一个刚刚入门甚至还没有入门的阶段,先老老实实做好基础的训练,5x5、6x6计划用起来。
如果觉得冲击大重量很帅,很吸引人的目光,就是喜欢,继续也无妨。只是要做好受伤的觉悟,严重者甚至瞬间腰椎间盘脱出,就是“砰”的一声,然后基本上以后的日子都与深蹲硬拉无缘了。
所以训练千万要遵循人体力学的原则,硬拉大重量时臀腿已经没有更大力气了,那怎么办,臀位提高,腰来代偿,然后就要躺床上休息好几天了。那怎么才能拉起大重量呢,先从中重量开始呗,腿力量不够了,那就多练腿呗。训练需要循循渐进,需要有勇气面对大重量但绝不是盲目去冲击的。等自己150kg可以蹲8次了,那再去尝试一下160kg能蹲几次,或者可以选择小重量的片子缓缓加重。实在想知道自己的极限是多少,可以去网上找公式算一下,不是力量举运动员,冲击大重量几乎没有任何意义。喜欢攀比比谁重量重,为什么不比比谁蹲起一个重量的次数多呢?
在我们健身房,小片子有1.25和0.75的,对于希望匀速提升力量的训练需求很有帮助,可以直接来办公室借?
训练需要遵循科学,慢慢来,才能收获大力气以及好身材。
健身坚持不下来,谁的错?
纯干货|如何选择一家适合自己的健身房?
太忙没时间运动?不要欺骗自己了
本文版权属于Gomins健身,欢迎大家分享到朋友圈。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