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运动后会使骨骼肌产生酸痛感,肌肉酸痛会使我们的机体工作能力下降,过度训练还会导致运动性疲劳。特别是很多刚刚接触健身的人的体会会更加深刻,今天就来说说运动后的肌肉酸痛。
人体各种形式的运动,主要靠肌肉的收缩来完成。肌肉收缩需要能量,这能量主要依靠肌肉组织中的糖类物质分解来提供。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如人体处于静息状态时,肌肉中的糖类物质直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大量能量。
但人体在剧烈活动时,骨骼肌急需大量的能量,尽管此时呼吸运动和血液循环都大大加强了,可仍然不能满足肌肉组织对氧的需求,致使肌肉处于暂时缺氧状态。结果糖类物质分解出乳酸,释放的能量也比较少。
乳酸在肌肉内大量堆积,便刺激肌肉块中的神经末梢产生酸痛感觉;乳酸的积聚又使肌肉内的渗透压增大,导致肌肉组织内吸收较多的水分而产生局部肿胀。
无论是普通人还是优秀运动员,从事不适应的运动负荷或大负荷运动,运动停止后24-72小时,运动肌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酸痛,并伴随僵硬、肿胀和肌力下降等症状。肌肉酸痛不发生在运动期间或运动后即刻,而是在运动后24小时逐渐加剧,这种延迟性肌肉酸痛一般持续1~4天后消失。
肌肉酸痛的缓解方法:
1.热疗
研究表明,热休克蛋白(Hsp72)对运动所造成的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在运动前(一般为24小时)对受试者进行高温预处理(受试者被置于43℃的高温环境约30分钟,使直肠温度达到42℃),可导致肌肉中的热休克蛋白浓度增加,热休克蛋白的保护作用可减轻骨骼肌延迟性酸痛和超微结构改变。
运动后对肌肉进行热敷可减轻延迟性肌肉酸痛和超微结构改变,其原因是:①肌组织温度增加,改善了结缔组织伸展性和关节活动范围,导致肌组织抗损伤能力加强;②热疗加快了血液流动速度,进而加快了肌组织性炎性介质(可以理解为所谓的炎症)的清除速率。
2.静力牵张
在大负荷运动后,对参加工作的肌肉进行静力牵张(拉伸),可有效地减轻肌肉的延迟性酸痛和超微结构改变。每个动作静力牵张的时间不要短于15秒,以20秒-40秒为最佳。
3.按摩
与静力牵张一样,在大负荷运动后对参加工作的肌肉进行按摩,可有效地促进肌肉酸痛和超微结构改变的恢复。按摩治疗延迟性肌肉酸痛的机理可能是由(目前的研究还未能完全证实)于按摩产生的机械压力导致血流加快、肌肉张力减少和神经兴奋性改变。
4.针刺
研究发现针刺和静力牵张能显著地促进离心运动导致的骨骼肌超微结构变化的恢复。在对大负荷运动后的骨骼肌进行针刺后发现,和对照组相比,针刺3小时后骨骼肌只有少数肌节可见超微结构改变,针刺24小时后骨骼肌的超微结构恢复正常。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