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每个人的训练要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来安排,可以互相交流学习和借鉴,不要死搬硬套的学习,也不应该完全排斥的态度。
直奔主题,前提条件:
1、不考虑意志力、主观能动性、技术熟练程度等,只从比赛中来分析体能训练方法的特点。
2、仅从专项的动作发力模式上去考虑,发力时候不是那一个肌肉的作用,而是整个动力链上的肌肉都起到作用,所以专项练的是动作,不要用孤立的肌肉训练观点来讨论,因为背后最关键的是神经的控制问题,这个有机会再讨论。
3、关于体能训练考虑贴合专项的需要的能量系统,也需要再专门的讨论。牵涉到供能系统的比例,比如,有的人乳酸能高达20多,另说,这里不考虑。
4、此项目可能很多人不了解,可以只看分析的方法,其他忽略,详细讨论可以留言或者联系我。
5、个人认知能力有限,仅作交流,请多包涵。
古典跤比赛时不许抓衣服、不准用手和腿进攻对方的下肢,只许用手臂抱头、颈、躯干和上肢。将对方摔倒后使其双肩触及垫子者为胜,如在规定的时间内未出现这种情况,则按两个回合中得分的多少判定名次(此句话百度来的,作为前提说明)。
现在以2018年全国古典式摔跤锦标赛的录像(冠亚军比赛场次)为例进行分析。古典式摔跤的技术动作有很多,这里只说比赛中出现最多的两种情况。想更进一步就需要做针对性的分析了,估计需要个百十页吧。
相持阶段
1、站立中的相持阶段。可以看到视频中二人相持时间能达到20秒左右,特别当两人实力相当的时候相持时间更长。
先看下肢(忽略上肢存在薄弱的情况),两腿都是前后开立,膝关节稍微弯曲(如图),后腿起到支撑的作用。整个过程都处在发力状态,等长收缩。有向前迈步或者侧步节奏也是很慢的。持续发力的时间有长有短,长的5~10秒,短的1~2秒。推动对手时候需要的是膝关节伸直(伸膝关节的力量)。
相持阶段膝关节
蓝衣服后退
在来看上肢,在下肢不动的时候两人上肢一直互相拿对手的手腕或者大臂,为了是创造机会得分。二者的肘关节一直处在屈曲状态。手的发力主要是抓握的力量,抓拿对手的手或者臂。这种力量也是一主要持续发力为主,持续1~2秒松开(松开的原因是对手的反制)又继续进行发力。肘关节的收缩的目的是把拿住对手往自己身上贴,利于自己做出发力的动作。肘关节也是处在不断的发力状态。
2、滚桥动作发力分析。滚桥肯定都要搂抱住对手发力往侧滚动,有擅长提抱起来滚的,有擅长快速滚动的,有的反应快防守好的。
滚桥
腰部的曲线,腰部并不是按照深蹲的那样挺直的,同时髋关节的弯曲非常大。如果非要说这样不对,对腰有伤害,实际中腰伤的反而很少,说明平时怎么练人体怎样去适应。当然这是专业运动员多年的循序渐进的训练,大众另说。
蓝衣服的腰
腿部的角度,滚的过程一般都是膝关节着地为支点往一侧发力,相当于远端固定(膝盖)髋外展和躯干扭转(把自己和对手固定成一体),这里着重关注髋的发力方式和腰的发力方式(既有稳定作用又有主动发力旋转)。
膝关节支点到脚为支点滚桥过程,髋关节外展打开
提抱的力量,提抱时处于完全深蹲,腰往前探的状态。提抱要求把对手收紧往自己身上收,同时伸展髋膝往后上走,有的会采用直接过胸,有的会提抱一定高度顺势滚桥。这里主要是关注提抱的过程,収抱、伸膝伸髋是同时进行的,对手在处在反抗发力,还是一个不稳定状态。这时要求具有主动发力同时还具有强大的稳定能力,来稳定住下肢和腰部。
提抱时的深蹲姿势,各个关节的角度
这里的只是选择的局部动作分析,并没有把整体动作考虑进来,比如下肢够强大,但是腰部力量弱,或者上肢不行拿不住对手等等。因为这样太复杂了,也不是一篇能写完,这里只是举例来交流。再一个这是粗略的分析,比如分析群体特征,再具体到个人特征,优缺点,擅长和短板等等。要把项目分析透彻需要对项目具有很深的了解,这样才能减少因认识不足而形成片面看法。具体到该采用什么的训练方式,根据上面的分析很容易设计出训练方法。当然,切记:设计计划需要考虑专项的能量系统、神经反射、心理因素等等这样才能贴合实际。这只是专项中的一个方面。重申一下,方法自己因地制宜设计就行了,原则不变。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