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很多人总把瑜伽中的冥想与气功、催眠等体术相提并论。云南民族大学职教专家石鉴月认为这一缺陷性的错误观念误导了很多瑜伽爱好者。冥想走中脉,不练气,不聚气,不运气,且目的是对自然景象的随即捕捉产生联想与想象,从而止心、见性。完全不同于气功与催眠等体术欲达目的及练习方法。
瑜伽冥想的体系可以概括为:道德规则、调身、调息、调心、冥想五大部分。其空间结构及相应的宇宙观俱可呈现出不同的境界。例如个体中的我、无我、梵我一如。空间中的俗界、色界、无色界、初禅一天等境界。而冥想只属于佛教里禅宗的初级阶段,不需要在入境的等级方面过多刻意的追求。
在瑜伽冥想的练习中,十分注重坐姿、体位和手印以及调息中的吐纳法、瑜伽止气术等方法。通过调节身心,进一步凝神、入定,最终实现身心合一、心境一如、天人合一的三昧境界。
石鉴月个人简介:
原为云南民族大学职教专家与客座哲学教授、云南佛学院禅学讲师。先生早年研究禅、道哲学,尤其精于禅学、止观、印度佛教瑜伽行派的研修,先后师从仁德禅师等著名大德参禅习定,多次闭关修禅。1983始,因研修探求禅学之源触及印度古老的瑜伽与冥想,自起开始系统研究、整理瑜伽与冥想学说,最终完成了国内首部系统阐述瑜伽体系的《瑜伽学》,先生是中国大陆瑜伽冥想训练体系的建立者与推动者,是大陆首位开办瑜伽冥想专业讲习班的瑜伽导师。
1998年至2002年,先生多次赴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学习瑜伽冥想,并师从著名印度阿里中瑜伽世家学习纯正瑜伽导引术与冥想,继《瑜伽学》、《瑜伽冥想》之后,先后完成《瑜伽师教程》、《阿育吠陀香熏瑜伽》等著作。2009年应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培训中心邀请主编《瑜伽师培训认证教程》,并成为国家瑜伽师考核主考官之一。
2007年当选美国国际瑜伽协会(IAA)理事,2008年应聘为印度印度 MADUHUBAN 瑜伽学院客座教授与全球文化特使。2004年起先后在北京、上海、昆明等地主办冥想专业班,培养了数百名专业冥想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