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为什么运动员的肌肉,还不如健身爱好者明显与发达呢?我们需要先更正一下这个观点,运动员的肌肉不如健身爱好者明显,只是部分存在的现象,而不是普遍存在或绝对存在的现象。准确问法,应该是这样的:为什么有些运动员的肌肉,不如有些健身爱好者发达与明显?
运动员会形成怎样的体型,主要和他长期从事的运动项目(主要是运动类型)有很大关系。大体上而言,以有氧运动为主的运动员,体型大多看起来偏瘦,四肢修长、纤细,而力量型、爆发型等无氧运动为主的运动员,则大多体型健壮、肌肉发达,且远超大众水平。
然而,具体体型如何,接下来我们进一步讨论。
首先,职业健美运动员的肌肉发达程度(肌肉围度),一定远超普通健身爱好者。
特别是在参赛期间,健美运动员们不仅肌肉围度大,而且体脂率也很低,肌肉线条清晰。这种肌肉发达、比例匀称的魔鬼身材,显然不是普通健身爱好者能够企及的。
所以单就与职业健美运动员相比,根本不存在“肌肉不如健身爱好者发达”这个问题。除非某些健身爱好者,通过专业、刻苦的训练,也达到了健美运动员的水平,但此时他已经不是普通的健身爱好者了,而是专业的健美运动员。
其次,从事高强度无氧运动的运动员,肌肉发达也超过普通健身者。
高强度的无氧运动,主要是指短距离、短时间、运动强度较高的运动项目,比如100米跑、场地自行车竞速等等。
这类运动项目虽然不像健身、健美那样以展示肌肉围度和线条为目标,但是为了练就更好的爆发力、更高的速度,这些运动员在日常训练中也需要进行大量的力量训练,所以肌肉同样会很发达(虽然比不上健美运动员)。比如短跑运动员,肌肉发达程度也超过普通健身者。
为了适应不同的项目的运动要求,有些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其身体某些部位的肌肉会练得格外发达。比如,前面提到的场地自行车竞速赛的运动员,臀腿部肌肉会非常的发达。
可以这么说,只要是从事高强度无氧运动的运动员,其肌肉的发达程度同样会超过普通的健身爱好者。
第三,从事中长距离或长时间有氧运动的运动员,体型偏瘦。
比较典型的有氧运动项目有慢跑、长跑、马拉松,以及足球、排球、篮球、羽毛球等。长期从事这些项目的运动员,通常看起来偏瘦,体脂率很低,四肢纤细,体态轻盈。特别是常年进行马拉松训练的运动员,甚至会给人骨瘦如柴的感觉,他们的腿看起来就像是野生的羚羊腿,细而有力,特别适合奔跑。
从事有氧运动,更强度拥有强大的心肺能力,而肌肉的力量和围度并不重要,于是身体对有氧运动适应的结果就是,形成偏瘦却精干的体型,这有利于在有氧运动中更长时间地保持耐力水平。所以从事有氧运动的运动员,肌肉普遍不发达。
然而这种“不发达”也只是相对而言,也要分情况而言。比如马拉松运动员可能更瘦,但游泳运动员、拳击运动员的肌肉则会相对发达,甚至超过普通的健身爱好者。
基本规律是:所从事的有氧运动项目需要的时间越长、越以长时间保持耐力为目标,则体型越瘦,比如马拉松;而有氧运动中含有爆发力、间歇特点的项目,运动员的肌肉也会相对更发达,比如摔跤、搏击。普通健身爱好者的肌肉发达程度,可能超过前者,却大概率低于后者。
最后,视觉感受会造成“肌肉发达程度”的差异。
同样一个肌肉男,我们通过照片观看其体型时,觉得“正合适”的体 型,在实际生活中观看时,往往是“肌肉很发达”。这就是视觉感受的差异。
我们在观看电视中的游泳比赛时,常常会认为某个男性运动员的体形正是自己要练成的样子。事实上,如果你能够亲临现场观看这些男性游泳运动员的体形,就会发现真实的肌肉围度相当大,大多超过普通的健身爱好者。也就是说,我们通过电视、视频或照片所看到的运动员的身材,实际上“小了一号”。
还有一个问题要注意:将专业运动员和健身爱好者的肌肉发达程度作比较,还存在一个“田忌赛马”的问题。将普通健身者中出类拔萃的肌肉男,和马拉松运动员做“肌肉围度”的比较,这相当于将普通健身者中的“上马”比运动员中的“下马”,当然会得出有失公允的结论。
从总体上而言,运动员的肌肉含量水平,超过普通大众,也会超过大多数普通健身爱好者。越是偏向无氧运动的运动员,肌肉越发达;而越是偏向有氧运动的运动员,体型越偏瘦。大致如此!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