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盈奥
ID:yingaokejian
冬天,人类减肥意志最薄弱的季节。
当寒风牵绊住脚步,大衣遮掩了身材,再看高热量的奶茶、小火锅,便觉分外惹人怜爱。
健身党的画风则不大一样了~俗话说: “冬天健身不努力,夏天露肉徒伤悲。”不少肌友,正谋划好好利用这个冬天,给身材来一次全面升级!
于是,各路训练诀窍,饮食妙招,通通一齐招呼……历经九九八十一难, 成果倒是不差,却殊不知,自己绕了远路。
磨刀不误砍柴功,咱今儿来扯一扯, 健身中那些被“过度理解”的健身诀窍。
No.1
空腹有氧
空腹有氧,一直是健身圈内争议比较大的话题。它更有利于减脂的说法,来源于一种合理推测:
空腹时,人体没有足量碳水化合物用以供能,此时进行运动,人体就会调动更多的脂肪供能。
理想很美好,不过现实中,这种方案真能帮咱们消耗更多体脂吗?
咱常说 减脂无外乎三种方式:增加热量消耗,减少热量摄入,提高脂肪代谢
很显然,在运动量相同的情况下,空腹与非空腹,在运动热量消耗上并没什么差异,不会因为饿着肚子,人就跑得更快更远。
事实上,因身体缺少能源储备,运动耐力下滑, 人们往往在空腹状态下,只能完成更小的运动量。
而不少研究还显示, 适度空腹有氧后,人的食欲时常更好。这就让减少热量摄入一说,也很难站住脚。
最后,确实有一些研究表明: 空腹有氧会比非空腹有氧,带来运动中更高的脂肪供能占比。但随着时间推移,你的身体会自然的提高碳水的利用率,下调脂肪利用率,达成一个平衡。
现有观察空腹有氧,对身体成分变化的长期研究中,都得出了一个相同的结论: 空腹有氧不会让你减脂更快。
总得来说,选择自己喜欢的训练模式即可,空腹不空腹,全凭自己喜好。
No.2
过短的组间间歇
相信不少人都听闻过,组间间歇要控制在60—90秒。不过事实上, 一分钟组间间歇,并不是一个可以应用在所有动作,所有人身上的定值。
恰如小重量哑铃侧平举,组间休息个60秒稀松平常,大重量硬拉要也只能休息60秒,我可能当场去世......
当组间休息很短,必然会伴随恢复不足,使人无法完成预期的训练量,或不得不降低负重(牺牲机械张力)完成接下来的训练。
很显然, 以降低训练量为代价,去刻意达成更短的组间休息,是非常不值当的。反而可能削弱训练收益。
实际训练中, 只要负重强度,训练总量,努力程度,对肌肉的综合刺激效果合理高效,较长的组间休息,较短的组间休息,都可能带来不错的增肌效果。
- 一般如深蹲、卧推、硬拉、推举、引体向上等 大重量复合动作,可采取相对较长的组间间歇,如3-5分钟;
- 而像哑铃弯举,侧平举,卷腹,等 负重相对较小的孤立训练,可采用较短的组间间歇,如1分钟以内。
当然了~我们并不需要拘泥于以上参考经验。递减组,超级组等多种变式,在组间把控上各有不同。
我们不需要浪费时间盯着表看。对组间间歇有所把控是好的,但更应 把注意力放在,整体训练安排的每一环,有没有合理的对肌肉起到良好的刺激效果。
No.3
过长的组间拉伸
组间休息时,合理短时的目标肌群静态拉伸,可以缓解肌肉僵硬。
不过 组间的静态拉伸一般控制在10-20秒即可,不要时间过长,以免因目标肌群力量下降,影响后续的训练质量。
No.4
大肌群每周只练1次
周一练胸,周二练背,周三练肩……这套许多人一直沿用的训练模式,显然并非错误。
只是 大肌群每周只练一次的方式,未必适合所有人。
目前多数研究表明,每部分肌肉每周训练2-3次,效果往往好于每周只练1次。
这很可能是因为,单次训练中,每部分肌肉能高质量完成动作的组数是有“上限”的。
随着训练时间不断延长,注意力难以集中,每个动作的完成质量会随之下降。不如将更多的训练量,分配在其他训练日中。
当然,应用于现实生活,还要综合实际时间情况及个人训练习惯。 不存在绝对最佳的训练模式,只有最适合自己的。
No.5
减脂期少食多餐
原因很简单: 大多奉行“少食多餐”原则的减脂人群,其实是在多食多餐。
小贴士
- 餐前一小杯水,一小碗素汤,细嚼慢咽的习惯,可以控制热量摄入,适合减脂;
- 多餐制的习惯,可以让人更容易摄入充足的热量,适合瘦人增肌;
No.6
频繁更替训练动作
我们知道,想要最大化肌肉增长,需要从不同角度对肌肉施加训练刺激。
调整训练动作,无疑是帮助肌肉突破增长瓶颈的有效方法之一。
不过, 这不代表我们需要非常频繁的更替训练动作。
根据个人情况,一般一个训练周期持续4-12周,有针对性的变化1-2个动作就够了。
例如第一个周期练的是杠铃划船,下一个周期则可换成哑铃单臂划船。
基于现有研究,频繁更替训练动作的方法,对有一定训练经验健身者,似乎无害也无益。
但如果是动作熟练度较低的新手,经常改变动作,则可能让你长期停留于动作的学习阶段,反而不利于进步。
No.7
吃胖自己再增肌
所谓瘦人增肌要多吃,是因为 足量的肌糖原,是肌肉增长的前提,而肌糖原主要来自于碳水。
这显然不等于瘦人必须把自己吃成个胖子才能开始健身, 肥胖还会降低睾酮水平,反而不利于肌肉增长。
No.8
每组都练到力竭
健身训练中,每组动作都练到力竭,未必是个聪明的做法。
只要训练总量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似的,训练到力竭或接近力竭状态(RPE8-RPE9),都会带来相似的肌肉增长。
而如果“练到力竭”的频次非常高,就可能因恢复所需时间,影响到一周总训练量的累积,反而影响增肌效率。
“力竭状态”可以帮我们更准确的检验训练刺激是否到位,需要被健身者们合理的管控利用。大体原则如下:
不要在大重量复合动作上做到力竭
如深蹲,硬拉,卧推,这些常用 大重量的复合动作,做到力竭时,给神经系统带来的疲劳程度会比较高。经验充分的训练者,偶尔可以在最后一组,有保护情况下做到力竭。
单关节动作可以做到力竭
如卷腹,哑铃侧平举。这类动作一般负重较轻,力竭时带来的疲劳程度,安全风险系数都相对较低。 不过每组都力竭也是不必要的。
把力竭安排在最后
如我们选择一个动作,第1组,第2组,各做10次不力竭。第3组,做到技术上的力竭再休息。这时,你可能能做14个,作为训练的收尾。
如此一来,我们便能获得一个不错的训练总量,又不会因为一上来就练到力竭,导致后续动作质量下降,或者无法完成预期的训练量。
No.9
睡前一小杯红酒安眠
红酒中含有白藜芦醇、花青素等有益成分,不过这里存在一个矛盾点:
- 这些有益成分在红酒中的含量本就不多 ,每天一小杯红酒,所能带来帮助更是微乎其微;
- 如果想达到一个有效的剂量,又无疑要喝很多很多的红酒。咱得知道, 再好的酒,本质也是酒精,大量摄入一定会对身体造成危害的。
此外, 睡前饮酒,虽然可以帮人更快的入睡,但随后酒精在体内的分解代谢过程,则会影响睡眠质量,并不无益于安眠。
总的来说,红酒酒精度数相对较低,且需小口慢品,偶尔聚会解馋,会是相对不错的选择。但如果说为了身体健康,养成每天一杯酒的习惯,就没必要了。
No.10
有氧训练坚持30分钟以上
运动从第一秒开始就在燃烧脂肪,只是随着训练时间的延长,脂肪供能占比会升高。
我们不能仅看脂肪的供能占比,而更应该关注一次运动中消耗的总卡路里。
关注FitTime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