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上个世纪末,在上海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里,商业健身房还属于新鲜事物,只存在于最闹市区,且门店数量有限。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特别是近七八年,中国的健身房发展迅猛。2018年的一个统计数据是,全国健身房会员数接近1000万人。
然而,高速发展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比如高价课、大额预付、健身房经营不善倒闭、会员权益无法保证等问题。那么,对于普通健身者来说,如果在办理健身卡时,尽可能少踩坑、降低权益受损的风险呢?不妨做好两方面的功课,就能有效降低“踩坑”风险。
别被“便宜”蒙住了眼!
优惠的价格,始终是吸引用户出手买单的最有效、最原始的商业招数!然而,和购买实体商品相比,办理健身卡时的价格是否优惠,并不能用传统的认知方式去思考。举个例子比较一下:
假设你准备买一台手机,原价是3000元,现在8折优惠,所以你只要出2400元就可以买到了。因此,你确实打实的节省了600元,因为手机已经完全被你拥有了。
然而,当健身房的销售人员说,原价2000元一年的会员卡,现在7折优惠,你只要出1400元就行了。看起来你节省了600元。但事实上贵不贵并不只取决于优惠折扣的力度,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出勤率。
理论上,在会员卡的有效期内,只有每天都去锻炼,直到有效期结束,才是充分使用了这张卡(事实上当然不可能有这样的健身出勤率)。因此,“是不是真的便宜”并不是在你购卡时确定的,而是在会员卡有效期结束时才能确定。
以御行君本身为例,我拥有的一张某健身房的多年健身卡,平均一年的健身成本是1000元。我在前台查询了一下,2019年我在该健身房出勤超过150次,也就是说每次使用健身房的成本仅6.66元。
而那个1400元买了一年会员卡的朋友,如果一年仅健身出勤50次,每次使用健身房的成本则高达28元。
2018年某运动机构的统计数据是,有近9成的中国健身房会员的健身出勤率,不足每周2次。事实上,大部分健身房的会员只在办卡后的前三个月,可以保持一定的运动新鲜感,经常去健身房锻炼。三个月之后,偶尔去、很少再去或再也不去的人,占了大多数。
因此,准备办卡健身的朋友,不要被所谓的健身卡“优惠价格”所迷惑。是否真的优惠,主要取决于后续你的健身出勤率。健身出勤次数越多,均摊的健身成本才越便宜,最初的“优惠价格”才会有实际意义!
如何降低健身卡预付款的风险
传统健身房的经营方式,依靠的是高现金流模式,即需要不断地销售大量的会员健身卡(还包括私教课),获得大量的现金流来维持健身房的运转。可以想见,一旦健身卡、私教课销售不畅,收不到大量预付款,资金链断裂,是很危险的。
作为普通人,我们很难辨别某家健身房的运营情况如何。有没有尽可能降低健身卡预付款损失风险的办法呢?有,御行君给你几条的建议:
(1)如果你准备支付较高额的款项,比如一次性购买多年卡,金额达到5000元或万元以上,甚至几万元。那么,最好只限于几家目前规模最大的健身房,屈指可数、知名的、规模较大的,全国不出5家。
因为这些大型健身房,已经营多年,具有较大的业务规模,运管管理模式也较为成熟与稳定。和不知名的中小健身房相比,资金损失的风险相对小一些。
(2)考虑到大多数人并不能长期坚持健身,因此没必要为了便宜(购买年限越长、均摊的年成本越低)而购买很长的多年卡甚至“终身卡”,以避免支付大额费用。
建议将每次购卡金额控制在2000元以内,如此就算有损失,顶多也就是一千多元,在多数上班族可接受的范围内。
(3)如果健身房有季卡销售,不妨先尝试购买季卡。三个月的时间,足够消耗掉锻炼者最初的健身热情,从而能真正考验能否坚持下去。如果三个月后还能坚持,那可以考虑再购买更长时长的健身卡。
虽然季卡的“月均摊成本”肯定会更高,但从避免资金损失风险的角度来看,是值得的。
如果没有季卡,你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短期健身卡,比如月卡,或者半年卡。
只要对于健身房的会员卡,有上述两点正确的认知,那么就算不幸碰到健身房倒闭这样的事,你的损失也不会有多大!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