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经常跑步的朋友,如果有二十来天或更长的时间停止跑步锻炼,再恢复训练时,可不可以跑5公里呢?这涉及的是停训和恢复训练的问题。
什么是停训?
停训,是针对有长期的、规律运动锻炼习惯的人而言。具体一点说,如果原来每周至少参加三次运动,每次时长达到30至60分钟,那么才会涉及“停训和恢复训练”的问题。每周运动次数少于3次(不包含3次),则基本上每次运动后,锻炼者都会经历一次较明显的延迟性肌肉酸疼的过程,无所谓停不停训。
停训之后,运动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时间越久,运动水平下降得越严重。不过跑步之类的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相比,有氧运动停训后体能表现下降的速度更快,好处是恢复训练时,恢复的速度也更快。
贴士:力量训练正好相反,正常锻炼时,肌肉和力量水平的增长较慢,停训时的衰减速度也较慢,恢复同样较慢。此外,力量训练水平越高的健身者,恢复训练后的恢复速度也会更快一些。
跑步停训后,会产生哪些影响?
其一,对心肺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心肺功能,简单一点理解就是心脏和肺脏适应运动的能力。在跑步锻炼中,心肺功能弱的典型表现是,跑不了多久就感觉“喘不过气、心跳快得让人受不了”。这些反应将迫使锻炼者放慢速度,或者停止跑步,改为更轻松的快走。
因此停止跑步训练后,心肺功能的下降会很明显,也就是停训者无法再能承受停训前的跑步方案(同样的速度、同样的距离)所产生的心肺压力。
研究表明,原先跑步水平越高的锻炼者,停训产生的心肺功能水平衰减程度越大,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恢复。因此,长期坚持跑步锻炼的人,如果想保持住当前的跑步水平,应尽早恢复跑步锻炼。
其二,对肌肉耐力的负面影响
停训后再恢复跑步锻炼时,除了心肺,另一个直接的体验就是,觉得双腿在跑动时绵软无力或有沉重感,明显比正常锻炼时迟钝和吃力许多。
研究表明,这是因为停训后,肌肉组织的毛细血管供血量下降,从而影响了肌肉内部氧的传输和利用效率,肌肉氧化能力下降了。
另一个经验是,如果跑步停训的时间超过10天,再恢复跑步时,大部分人都将经历一次双腿肌肉的延迟性酸疼过程。如果停训时间过长,那么恢复训练后甚至会产生全身性的酸疼、疲劳或不适感。
停训者如何保持状态、恢复训练?两条基本原则
第一,循序渐进地恢复训练
假设你原来可以轻松跑5公里,但恢复训练时直接跑5公里,显然不明智。原则上应从较低的跑步速度和距离开始训练。那么,具体该是怎样的速度和距离呢?没有统一的标准,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
御行君的建议是,“宁可保守、不可激进”。因为普通人跑步目的是为了健康,没必要为虚无的跑步速度或跑量冒险。如果恢复训练后,第一次跑步后感觉轻松,那么一下次再适当增加一点距离、提升一点速度,让身体慢慢适应。
如果跑步结束后,身体有适度的运动疲劳感,接下来的两三天有适度的肌肉酸痛,但通过休息能恢复正常,那么这样的恢复性训练就是合适的。
资料:《马拉训练宝典》一书中对于“跑步停训练后再恢复”有这样的描述,“通常如果一周完全未锻炼,那可以用两至三个星期来恢复至之前的健康水平。研究表明,休息2至4周之后,最大摄氧量会减少约10%,柔韧性开始下降。另外,乳酸阈配速(乳酸开始在血液中积累时的配速)也会降低。”
第二,参加其他锻炼保持状态
停训者不仅应关注恢复期如何做,也应关注停训期的情况。比如有些人是因为运动受伤才被迫停训的,如果受伤并不影响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力量训练,那么适当的力量训练将有助于保持肌肉、肌腱、骨骼、关节的状态。
事实上,在停训后的恢复期,心肺的重新适应会更快一些,而肌肉、骨骼、关节的适应速度则更慢一些。这也正是为什么恢复跑步锻炼后,如果跑量大一些,不仅腿部肌肉,有些人全身都会产生酸疼、疲劳感的原因。
除了力量训练,在停训期还可以尽可能地参加一些有氧运动,比如你正在国外出一个长差,可以在酒店的健身房使用原地自行车,这样就可以适当锻炼心肺,以及保持双腿交替的节奏感。
总之,除非有特别严重的事件导致你一点运动都无法参加,否则最好能适当参加一些保持状态的运动,以便在恢复跑步时不要从零开始。这对于想长期保持跑步水准的小伙伴来说,显然很有意义。
现在,御行君想将问题还给提问者:如果你已经停止跑步20多天,现在准备恢复训练,你会跑5公里吗?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