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塑造一个强壮宽阔、充满男性魅力的背影,那么最好的力量训练动作就是“引体向上”,没有之一。而且持进化论观点的科学家始终认为,人类的祖先和类人猿一样,最早是生活在树上的,因此用手臂抓住树枝是当时最频繁的日常动作。然而,对于现代人来说,除非在健身房里进行了长期、刻意且艰苦的训练,否则普通人根本没有可能完成一个像样的引体向上,甚至连悬挂在单杠上都不可能。这或许就是各种“坐姿拉背”力量训练器械被发明出来的原因吧!
挂在单杠上将身体向上拉起,和坐着向下拉动某个重量,两者看起来都可以练到背部,但两者肯定是有差别的。差别在哪里,差别有多大呢?
差别1:重量和难度不同
引体向上可以说是力量训练中最无法让人作弊的动作。比如俯卧撑,锻炼者可以通过减小身体起伏幅度、加快速度、撅臀或塌腰等降低动作质量的方式来借力或省力,从而完成更多的俯卧撑次数。
但引体向上的完成,首先需要锻炼者有足够的握力将自己悬挂在单杠上,其次必须克服全身重量才能将身体向上拉起,第三既便想加快速度惯性借力,也顶多能维持一两次引体,因为体重本身就消除了大多数人加速引体的可能。
当然采用“摆浪引体”来借力是一种常见的引体作弊的方式,但就算如此,摆浪引体也至上需要满足上面所说的前两个条件,而大多数人并不具备。可见,引体向上难,毋庸置疑。
而使用坐姿下拉器做拉背训练,一方面是配重可以自行调节,另一方面是当配重较大时,有些人会采用身体大幅后倾借力、爆发式发力等方式向下拉。这样做虽然动作轻松了,但降低了动作质量,训练效果也就要打折扣了。
差别2:发力部位的异同
引体向上,被有些人称为“全能的背肌练习”,它的主要发力部位是背阔肌、大圆肌、斜方肌下束和菱形肌,同时胸大肌、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也都参与发力。但在实际练习中,锻炼者还是应将注意力专注在背阔肌和大圆肌区域。
当采用颈前坐姿下拉时,则背部的发力部位主要集中于大圆肌和背阔肌中部。手臂和胸部的发力肌群与引体向上时无甚差别。
若采用颈后坐姿下拉,主要发力部位在大圆肌和背阔肌下部。此时,前臂屈肌、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以及肩胛骨内收作用的菱形肌和斜方肌下部也都得到了锻炼。
可见,无论是引体向上,还是坐姿下拉,主要锻炼的是背阔肌、大圆肌,坐姿下拉时的动作变化也会引发主要发力肌群的小幅区域变化。
但在实际操作中,引体向上的握力却可能在最初起决定性的作用。握力不足,无法悬挂在单杠上足够的时间,那就谈不上拉几个引体向上了。所以初习者很有必要进行专门的悬挂训练,以加强小臂力量,以增强握力。而采用坐姿下拉时,没有悬挂问题,握力大小问题也不突出,女性朋友也可以轻松使用坐姿下拉训练机。就算握力较弱,还可以采用助力带或缠绕带的训练手套来解决一部分握力不足的问题。
差别3:发力肌群(主要是背阔肌)的发力感培养难度不同
“发力感”是什么?就是将力量训练时,某个动作的发力集中到目标肌群上的能力和感觉,教练们也喜欢用“募集性”或“募集能力”这样的词来形容,就是当你发力时,你能动员和组织起多少的目标肌群的发力单位来帮助你高质量地完成当前的动作。发力感越好,说明目标肌群受到的刺激越大,训练感觉和效果也就越好。其直接的结果就是,良好“泵感”的产生。
由于引体向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太难了,完成动作都困难,因此用引体向上来培养背阔肌等背部肌群的良好发力感,难度也过高,或者说脱离大多数训练者的现实体能水平。因此,御行君建议新手可以从坐姿下拉开始练习,初期可以坐姿下拉为主,更好地培养发力感。
不过引体向上在初期仍旧可以练习,可以采用退阶动作,随着背部肌群力量的上升,逐步提升引体向上的难度。比如先采用脚下垫高物、弹力带辅助、他人背后托举等方式进行练习。
虽然每个力量训练动作都各有其自身的训练价值,但在一些健身大神的眼里,引体向上似乎更受青睐。《囚徒健身》作者保罗威德(Paul wade)推崇的背部训练动作只有一个,就是引体向上。施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在其《健身全书》中讲到背阔肌器械下拉(坐姿下拉)这个动作时,专门强调说“这个动作不能取代引体向上”。因此,你可以从坐姿下拉入手进行背部训练,但最好能尽早地,或在能力足够时更多地进行引体向上训练!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