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年轻人发现爬楼梯时膝盖会隐隐作痛
或是走路时常不稳
怀疑自己是不是年纪轻轻就得了关节炎
关节炎到不至于
但是由于久坐办公室又没有运动
就容易造成肌肉量的减少
渐渐就会演变成肌少症
导致行走或是攀爬时膝盖的不适
年纪轻轻就肌少症?
久坐不运动,肌少症年轻化
大约从30岁开始,肌肉质量会因为老化开始逐渐流失,而到了40岁之后,肌肉会开始以每10年约8%的速度流失。大腿的肌肉流失速度更快,每10年减少10%~15%,此时就会逐渐演变成肌少症。到了60至70岁肌肉量流失会再次加速,这是一种老化过程。
因此,肌少症(sarcopenia)过去被认为是年长者才会出现的症状,但在台湾近年来却有年轻化趋势。长时间工作久坐、缺少运动和营养不均,都是造成年轻化肌少症的原因。年轻化肌少症病人外观跟一般人没差别,但心肺功能差、活动力下降、容易疲劳,加上基础代谢持续变低,相同食量就会一直变胖。当肥胖再进一步恶化,这群病人罹患各类疾病的风险会大幅增加。
30岁之后还不运动,小心肌少症上身
欧盟老年医学会理事长米榭尔(Jean-Pierre Michel)引述,肌少症在1980年代晚期的研究发现,有10%~15%的人口患有肌少症。台大医院利用文献报告的诊断切点平均值估计发现,有慢性病的老人中,1/3的男性和1/4的女性有肌少症问题。
如何阻止肌少症?
有研究证明,渐进性的训练能快速增强肌肉的质与量,可以在短短两个星期有效的提高骨骼肌减少症。此外,当下半身的肌力足够时,对于日常生活不行、 攀爬时,都能减少膝盖负担。
摄入蛋白质预防肌少症
蛋白质是修复和构建肌肉纤维最有价值的食物,目前对于19岁以上的男性和女性,蛋白质的推荐摄取量通常为每天50克蛋白质或每天0.8克/kg体重。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65岁及以上的成年人需要摄入更多蛋白质。
对于健康的成年人来说,1-1.2克/kg是每日蛋白质摄入量的良好指标;对于患有肌少症的人,建议每天摄取量要提升至每公斤体重1.2-1.5克蛋白质。
挑选「蛋白质转换率」高的食物
挑选「蛋白质转换率」较高的食物,可以比较有效率的吃到足够的蛋白质。鸡胸肉就是蛋白质转换率较高的食物,此外还包括了乳酪、豆干等,牛奶大约只有5%的蛋白质转换率,但是同样份量的乳酪就有30%的转换率,豆浆跟豆干也是一样的概念。
进食的时机最好是选择运动后,这样吃进去的蛋白质可以马上修复肌肉。此外也要保持良好睡眠,每天晚上失眠或是睡眠质量不好,肌肉就不会生长甚至流失得更快,所以,睡眠、休息是非常重要的,就算用适当的运动、饮食规划来预防肌少症,当时常失眠时,影响反而会更大。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