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
周末好
"秀色可餐"
这个说法
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它既可以用来描述女性
也能用以赞美自然景观
喻指美丽的容貌或秀丽的景色
好像可以当饭吃
原出自西晋文人陆机
的作品
《日出东南隅行》
“鲜肤一何润,秀色若可餐。”
可是
你知道吗
几乎在同一时期
形容年轻美丽的女性
民间却有一个更单刀直入
也更毛骨悚然的称呼
叫“不羡羊”
意思是说
她们被烤熟之后
的味道和口感
吃了让人连当时价格昂贵的羊肉
都不再羡慕了
鲁迅先生在他的著作
《狂人日记》中曾写道:
这历史没有年代,
歪歪斜斜的每叶上
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
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
‘吃人’!
纵观数千年文明
你将发现
鲁迅先生所谓的
“吃人”二字
或许不仅仅是修辞上的意义
早在上古时代
也就是《封神榜》的故事背景时期
吃人的事迹
就首先见诸于
著名暴君商纣王
《史记·殷本纪》记载
他会把惹他恼怒的人杀掉做成“脯”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
各地之间的连年征伐
造成的围困
成了人相食的重要动机
《左传》记载:
宣公十五年,楚伐宋
宋人不降
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
由此,类似的记述,
开始像《诗经》里的词句一样
不绝于史书当中
等到大一统格局形成的
秦汉时期
由于统治者变得更加暴戾
社会矛盾也变得更加激烈
上层用“醢”(剁成肉酱)的刑罚镇压百姓
底层在反抗成功后也少不了"分食其肉"的仪式
多见于《后汉书》
魏晋南北朝
是吃人事例集中爆发的
恐怖动荡年代
仅以建立后赵政权为例
史载他们行军作战没有粮草
掳掠少女作为军粮
夜间奸淫,白天则宰杀烹食
前文提到的“不羡羊”
即得名于此
除此之外
“人相食”、“杀人合牛羊食 ”、“食死尸”
等记载
在《魏书》《晋书》
《南史》《北史》等资料中
均频繁出现
隋唐时期的壮丽繁盛
虽然一定程度上造就了物质的富裕
却也积累了相当严重的社会危机
为日后更剧烈的纷乱
埋下伏笔
《旧唐书》记载:
僖宗中和三年
起义首领黄巢的军队围困陈州长达三百多天
这期间,由于军粮短缺
将大批活生生的普通老百姓
无论男女,不分老幼
悉数舂碾捣磨成肉酱
一天之中被杀害者以千百计
两宋时期
中原与北方辽金蒙古之间
频繁的战事
所导致的物资短缺,民不聊生
几乎成为常态
宋人庄绰在《鸡肋编》里直言不讳地写道:
斗米至数十千,且不可得
人肉之价,贱于犬豕
肥壮者一枚不过十五千
全躯暴以为腊
... ...
元末
天下再度大乱
吃人开始成了谋生的系统化手段
陶宗仪所著的《南村辍耕录》里说:
天下兵甲方殷,
而淮右之军嗜食人,
以小儿为上
或使坐两缸间,外逼以火
或于铁架上生炙。
或缚其手足
先用沸汤浇泼,却以竹帚刷去苦皮
或盛夹袋中,入巨锅活煮
明朝,到了朱家子弟稳坐江山的年代
各地藩王的穷奢极欲
不仅使人间悲剧没有丝毫改善
反而更甚于前
万历43年(公元1615年)
山东六月大旱,三个月不雨
饥民遍地
为了能够获得活命的机会
几十文便将妻子卖给别人拿去煮食
一两个馒头便能将自己的孩子买给别人充饥
整个山东宛如人间地狱
由此
社会开始接连出现许多报复性的起义
而这些战事所造成的破坏
又进一步造成农田荒芜,生产废弛,
反而使这种情况更加酷烈
在后人的笔记作品《明季南略》中,
记载一个逃到江南义军士兵回忆:
吾曩(那)年食五人矣
昔从献忠入蜀
蜀人畏之,避匿深山
无所得食,遂掠人食之
惟女子纤足趾束最佳,如豕蹄然
而如果你想了解
离今天较近的清代
甚至不用去翻看枯燥的史书
关注这部首播于2002年
由众多老一辈表演艺术家
该剧不仅道具服饰细腻考究
演员扎实的台词表演功底
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形象地重现了
荒年灾民的啼饥号寒:
底层百姓的痛苦辛酸:
各级官吏的贪婪狡诈:
除此之外,
谓之“菜人”的恐怖场面
时光调回到今天
令人想来
永远成为了过往
不仅如此
我们的“吃、睡、练”
即便如此
那些大时代的哀鸣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