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广州马拉松将在12月9日举办,汇集3万的运动员参加,一场盛大的体育赛事。
那么在运动过程中运动员如何减少运动损伤,保持最好的状态取得好成绩?
运动员受伤的原因,通常可分为四类:
1.过度训练
为了短时间内提高成绩,运动员往往容易长期高强度训练,减少休息时间,导致“过度训练”。
当没有充足的时间让身体恢复时,训练过程中的疲劳等将会累积下来,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就容易出现损伤。
2.过度使用
有研究证明,只进行一项运动的运动员出现损伤的几率更高。
只进行一项运动的运动员,往往会让同一部位、同一组肌肉以相同的动作持续发力工作。
这种长期多次重复单一的动作,会增加该部位的压力,出现损伤。
比如说,网球运动员,容易重复使用前臂伸肌,引起肘关节外侧肌腱疼痛,出现肱骨外上髁炎,又名网球肘。
>
3.一年内有过运动损伤史
当运动员在一年内出现过运动损伤,在接下来的训练过程中,容易因为损伤部位未完全愈合、愈合后损伤部位或为迁就损伤部位过度使用其他肌肉/关节代偿等原因,更容易出现二次损伤。
4.不重视热身与拉伸运动
有些运动员因为时间紧凑或者没有意识到热身和拉伸的重要性,往往在训练过程中省略了热身和拉伸直接运动。
运动前没有热身以致身体的状态没有调动起来,关节处于相对僵硬、韧带和肌肉未准备好,此时运动员在快速高强度运动容易造成损伤,常见为肌肉拉伤。
而运动后的肌肉处于疲劳、紧张收缩的状态,此时如果不做拉伸,肌肉紧张的状态得不到放松,长期积累下来有可能形成损伤。
比如跑者长期跑完步后不做拉伸,肌肉经常处于紧张的状态,有可能会增加得髂胫束综合征的风险。
>
那么,该如何减少运动损伤的风险呢?
1.形成正确的运动模式,避免过度训练、过度使用肌肉
运动员在学习一项新的运动项目时一定要请专业的教练进行指导,学习并养成正确的运动模式。
运动模式是指运动时相关关节活动及肌肉收缩的顺序。
比如我们做下蹲的动作,先出现骨盆前倾,然后几乎同时弯腰、屈髋(弯曲髋关节)、屈膝(弯曲膝盖),共同完成动作。
错误的运动模式下蹲时骨盆并未前倾,导致屈髋、屈膝受到限制而无法完全下蹲。
正确的运动模式是减少运动损伤的根本,错误的动作模式会引起肌肉代偿,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运动员应该要合理的安排训练计划,避免过度训练导致运动损伤,比如每一周设置1-2天休息日。
如果担心休息时间过多影响成绩,可以在休息日当天进行交叉训练,如跑步运动员可以尝试在休息日当天骑自行车。
同样一个动作不应长时间 多次重复,避免肌肉的过度使用。
比如,可以加入其它肌肉的力量训练,减少该肌肉的负担,如跑步运动员除了训练下肢力量外,也可以加入核心力量训练,双臂摆臂训练。
并不是说,你的运动重点使用下肢,其他位置就不重要了,不需要训练了。
2.做好运动前的准备和运动后的拉伸放松
运动前的准备包括佩戴运动护具和热身,热身的要点是活动身体的各大关节,激活目标肌群。
运动后的拉伸放松主要是拉伸运动部位的大肌肉,按部位分主要为上肢(手)、躯干、下肢(腿)。
拉伸一般建议一次拉伸维持15-30秒,做3-5次,根据个人的承受能力选择相应的强度,避免肌肉拉伤。
有人问热身和拉伸放松有什么区别?
热身是为了活动关节、激活肌肉,为运动前做准备使身体快速进入运动的状态。
拉伸放松是在运动结束后,训练后的肌肉处于一个疲劳紧张的状态,拉伸可以使肌肉达到放松,消除一定的疲劳。
3.已经发生运动损伤时,及时做物理治疗避免二次损伤
如果运动员已经发生了轻微的运动损伤,那么及时专业的物理治疗能有效避免二次损伤。
物理治疗是指通过运动训练、手法治疗、健康教育与指导,帮助因受伤、疾病、残疾造成活动功能障碍的人最大限度地恢复身体功能,提高其独立生活与工作的能力。
以踝关节扭伤为例,若只是进行包扎休息,后期没有加入对应的力量、柔韧性、本体感觉等康复训练让脚踝重新适应现有的运动强度,再次损伤的几率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