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有家族遗传糖尿病史。
没结婚前,她身材保持的不错,血糖一直很稳定。结婚几年后,完全没有了少女的矜持,吃喝不忌口,整个人像气球一样被吹了起来。更糟糕的是,她的血糖到了6的临界点。
这样下去,90%可能会患糖尿病。
她被吓到了。
她焦急的找到我们,打算刷掉身上的赘肉。
······
1个月过去了,她如愿以偿,血糖也降到了正常水平。
说起高血糖,不能不提胰岛素。
胰岛素是我们身体的一种神奇的激素,能够调节血糖。
我们吃进食物,尤其是碳水,经过消化吸收后都会转化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血糖——通过血液循环,给全身上下所有的细胞提供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大部分能量。
血液循环系统就是一条运河,葡萄糖就是运河里的水,时时刻刻滋养着两岸的细胞。水位平衡很重要,太低会干旱,太高会洪涝。
要是吃多了,水位变高,也就是血糖高了怎么办?
这时候,胰岛素就出来帮忙了。
胰腺感知到血糖上升,就会分泌胰岛素出来调控,让血糖降低,并且帮助身体把多余的血糖储存到水库里。
>
我们身体有两个水库,一个是在肝脏里,一个在肌肉里,分别叫做肝糖原和肌糖原。肝糖原负责干旱时候开闸放水,肌糖原负责保证肌肉供能。
如果两个水库都满了怎么办?身体这么智能,怎么舍得浪费,索性把多余的葡萄糖压缩成脂肪储存起来,免得将来被饿死。
>
也就是,表面上胰岛素最主要的功能是调节血糖,背地里,它还促进脂肪生成,抑制脂肪分解。
正常人,更确切的说是健康人能够释放胰岛素控制血糖波动。空腹血糖能稳定在3.8~6.1mmol/L之间,进餐后血糖不会超过7.8mmol/L。
如果经常吃高 GI 食物,频繁让自己血糖身高,总是找胰岛素出来帮忙,会产生胰岛素抵抗,身体不得不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控制血糖,时间久了,人就会变胖了。
>
忧伤。
人变胖以后,胰岛素工作效率就会降低,只能优先控制餐前血糖,对餐后血糖就有心无力了。如果不加重视,再过一段时间,升高的就不仅仅是餐后血糖了,空腹的血糖值同样也会步步高升,不可避免地患上糖尿病。
有数据说,中国20%的人超重,10%的人有糖尿病······
细思极恐!想想身边的人,每10个人就有2个是超重的,还可能有1个是糖尿病!!!
>
吓得我赶紧放下手里的面包。
有人说了,既然碳水化合物是高血糖的罪魁祸首,那就索性别吃主食了,简单粗暴,省心省力。
不行!!!
人体三大营养素,碳水,脂肪和蛋白质是能够互相转换的。牛只吃草,不吃肉,身上依然有很多肥油,老虎只吃肉,不吃草,身上依然有葡萄糖。
所以,根本不是吃蛋白质就变成蛋白质,吃脂肪就变成脂肪,吃蛋白质一样会召唤胰岛素出来的。
那怎么办?
一定要把胰岛素是个大 boss,省着点用,不要有事没事就把它请出来。
① 多吃低 GI 食物
那啥食物属于高GI,啥食物属于低GI呢?
>
简单来说,那些好吃的,很多人喜欢吃的主食和零食,基本上都是高GI食物。比如米饭,馒头等细粮,比如面包,蛋糕用精制面粉加工的零食。
低GI的食物就是大部分的粗粮,豆类,各种薯类,乳类,各类蔬菜,一部分水果······
如果大家对 GI 食物感兴趣,留言给我,我专门写一篇,顺便给大家普及一下 GL。
② 吃好一日三餐,不要一日多餐
一日三餐是经过多年进化,最符合身体需要的饮食方式了。
>
只要吃好一日三餐,适当运动一定会瘦。就像开头提到的小林,她既没有断碳水,也没有断脂肪,只是把某些不健康的食物替换成健康的食物,一日三餐照常吃,很快就瘦下来了。
如果两餐之间饿了,体内的血糖会变低,稍微忍一忍,身体就会燃烧脂肪了。这时候,如果你扛不住往嘴里塞食物······血糖就有可能升高,胰岛素就会出来调控······你无异于在提醒身体······不要燃烧脂肪,不要燃烧脂肪!!!
如果实在有加餐习惯,首选优质脂肪,比如干果,次选蛋白质,最好不要碳水······
胰岛素和肥胖之间是相互追逐的关系。越胖,胰岛素分泌越多,患糖尿病风险越大,越瘦,胰岛素分泌越少,你的身体越健康。
妞儿们,瘦下来吧!
不止为了健康,为了美,还为了你的另一半,和你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