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酮(testosterone)是与骨骼肌互动的主要荷尔蒙,虽然体内循环的睾酮浓度是重要的合成讯息,但实际上与受体结合的睾酮才是刺激合成功能的关键。
因此,循环睾酮浓度上升(游离、附着)并非是合成反应的绝对指标,但是睾酮浓度的上升却提供运动单位活化与代谢需求的间接资讯,而这通常与增加受体结合有关。
高负荷抗阻力运动(1~2次)在单次运动后可能不会对睾酮产生任何改变,但仍可能会增加受体的数目,因此可供睾酮附着位置增加,然而这样的效应还没有被解释清楚。
不管如何,睾酮浓度改变对身体目标组织是明确的合成讯号。
>
循环中的睾酮浓度被认为是评量身体合成状态的生理指标,目前已有详细讨论睾酮的荷尔蒙控制的文献,睾酮能对肌肉组织有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它可促进生长激素的释放,影响肌肉生成;生长激素反过来也能与睾酮共同作用,促进蛋白质合成。
一个荷尔蒙可能与其它荷尔蒙或讯号系统交互作用,代表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在影响骨骼肌肌力与大小时的高度相互依存的关系。
睾酮在影响肌肉与肌力生长的效果也与其影响神经系统有关,例如,睾酮能与神经元受体结合,增加神经传递物质的数量与影响结构蛋白的改变,这种交互作用能够促进肌力与肌肉质量生成。
在睾酮从男性的睾丸与女性的卵巢与肾上腺分泌至血液中后,睾酮被携带蛋白附着与传输(大部分是性荷尔蒙结合球蛋白与白蛋白),当到达目标组织后,睾酮与结合蛋白分离,渗透穿过细胞膜与细胞质中雄性激素受体结合,当这样的结合一发生,就会在细胞内发生短期效应,如钙离子释放。
关于荷尔蒙受体与其影响效应的相关知识,正在不断的累积中,未来更多的研究将会帮助我们更加清楚的了解这个领域。
>
男性进行高强度有氧与抗阻力运动能增加周边血液中的睾酮浓度,虽然在女性身上发现的结果并不一致,但一些研究显示女性在抗阻力运动后,睾酮浓度,特别是游离睾酮浓度,有些许上升。
阻力运动后睾酮分子作用不同的变化,可归因于细胞膜的不同,也许是因为阻力运动作用于细胞膜的力量所影响,或是利用负回馈系统机制;
传递讯息回上层的脑部控制中心(如高浓度的睾酮负回馈到脑部,降低促黄体激素分泌),再者,也可能因为不同肌力运动作用于细胞膜的力量有差异,使得受体交互作用的程度也不同。
高强度有氧耐力运动能导致组织明显的分解反应,增加睾酮浓度可能是为了增加蛋白合成,以弥补运动导致的蛋白质流失。
尽管睾酮增加,肌肉肥大通常不会在进行有氧运动后发生,事实上,氧化压力可能会导致肌细胞变小,以利氧气在细胞内传输,若没有合适的运动刺激,调控肌纤维生长的分子机制并无法达到足够的活化程度,产生肌肉肥大的现象。
对男孩与男性青少年而言(<18岁),一些因子似乎会影响血清睾酮短期反应,且会影响在运动中与运动后是否有明显的浓度改变,其中一个因子是青春期。
在青春期前的男孩,睾酮生成量非常低,并不足够产生明显的肌肉肥大,但一些健美运动项目的设计,能够增加男孩与男性青少年血清睾酮浓度:
大肌肉群的动作(硬拉、推举、深蹲)
高阻力(85%~95%/1RM)
中至高运动量运动,透过多组数、多样动作选择或两者结合
较短的组间休息(30秒~60秒)
两年或更久的训练年限
>
男性利用较大肌肉群的阻力运动,如硬拉,在运动前后抽血比较,血清睾酮增加很明显;
若在运动后4小时或之后采血,则会受到其它因素,如日夜节律(diurnal variations:荷尔蒙每天不同时间会发生浓度变化)或恢复现象的影响,使得探讨短期运动的睾酮反应的增减与幅度时会有差异。
此外,血液睾酮浓度随着时间的反弹或减少,可能是反应日夜节律因素所造成的影响,使得解释运动后期浓度变化原因的困难度增加。
研究显示:短期阻力运动不会干扰随日夜节律而改变的睾酮,男性睾酮浓度通常在早上分泌达高峰,之后随着时间慢慢下降,但若在任何时间点进行阻力运动,皆能增加睾酮浓度。
然而,当休息、睾酮水平较低时,运动产生的改变会较小,使得尽管浓度上升,但绝对增加量变化也较低。
至今,进行阻力训练的时间(早上或下午)并不影响睾酮休息状态的水平、日夜节律的变化与最大肌力的增加效益。
女性在一天当中的血清睾酮水准较男性低很多,且变化也比较小,然而,女性雄性激素受体的反应度高,增加速度也比男性快,能于阻力运动后与睾酮相互作用。
因此,女性在阻力运动后睾酮上升有其重要性,因为新合成的睾酮能更快速与受体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