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节假期的这段时间,不单能让你好好放松,也会是一个很好的让自己去充电去反思去规划之后道路的机会,三月招聘热,而你下一步该往哪去?
有关注过EP动向的人应该知道,所有进入EP的教练都需要通过我的面试,而从去年筹备一店到现在二店即将登录,我面试过的教练越来越多,各种不同经历的:
从转行刚开始做健身的新手,到已经成功管理过几家商业健身房的老炮;从连国职都没考的,到拥有多份基础类证书(比如美国四大认证)的种子选手;有200斤成功靠自己的努力减到140斤的励志例子,也有教学经验超过几千节课的资深教练..
而这样的面试当HR的经历,不单是为了帮助EP筛选出彼此契合的新伙伴,也能帮助我更好的看清把握住,一些我们这个时代人所有的特点,以及需要改善的方向,团队里的每个人如果都能不断成长,这个团队的生命力一定会越来越旺盛。可能我的更多经验更适用在健身行业,但其中一些体悟跟思考,相信也能够给予正遇到职业困境的一些人以启发。
你有想过吗?在职场上,现在的年轻人最欠缺的,或者说最应该具备的能力是什么?是什么才能让你越来越值钱,越来越有选择权?那就是
“保持持续学习的习惯”。
活到老学到老是每个人都听过的话,但这对于大部分人更多的其实只是停留在口号阶段,可怕也可喜的是,在这个时代,知识跟技能都有了保质期,而且只会越来越短,看着那些掉队的企业,看到那些泯然众人的前辈,你能感受到变化在你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就已经来了,可能在未来,
终身学习会是你想要持续保持竞争力的唯一选择。
这可怕在于你可能随时会有掉队的风险,你掌握的知识跟技能实实在在的会过时,而如果你觉醒的不够快,你就会被淘汰;而可喜在于,不管是被迫还是主动,你都不会再只贪图稳定,不会再好高骛远,你会更加踏实坚定的付出努力,并一步步的把自己打造的更好,让自己变得更有价值。
不管如何,现在持有的技能可能快速被社会淘汰,是我们无法逃避的现实,可能在以前的职场,你学到一部分的东西掌握一定的技能就够了,就有了铁饭碗金饭碗,能够一直沿用下去。
而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更长,工作年限可能长达40年的现在,你之前花了大量时间掌握的基础技能跟知识,可能只能使用3-5年就会完全失去竞争力。
拿健身教练来说,
4年前懂得深蹲膝盖不能超过脚尖就算过关,到现在我们应该辩证的去看待深蹲时屈膝程度跟身体重心,身材比例,锻炼目的之间的关系;
从3年前能懂得帮助客户找到肌肉的发力感觉就已经很难得,到现在你最好能够清楚的根据每块肌肉的起止点跟肌肉功能来安排动作微调角度;
从以前嘴巴甜能说好话就没问题,到现在要开始更加讲究职业操守,在尊重客户尊重自己的情况下构建双方关系。
现在的健身教练,除了带课本身要有的专业素养之外,越来越考究整体的综合素质,光是能带会员完成训练,这已经不够了,你的会员在成长,你的竞争对手在成长,而你不进,甚至进的太慢,都等于是倒退,
你有没有想过,你有多久没有严肃认真的看完过一本书,有多久没有剥茧抽丝的解决过一个问题,又多久没有跟人有过在专业上的深度讨论?
现在,你的整个职业生涯本身,就应该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而只有这样,才是我们认为的妥善利用好工作时间,保持自己持续竞争力的根基。
在这个新的学习模式中,你的文凭,职业证书,学习经历,乃至你做到的业绩,练出来的身材,跟教授过学员的经验,都只能算是你教练生涯,健身职业生涯的起点。
在现代社会,有非常非常多的碎片化信息,知识的更新迭代会非常迅速,我们习惯性的去不断翻阅去收藏去追逐这些信息,这一点都不难,然而真正有价值的不是这些会快速变化的碎片化知识跟信息,我们要不断去培养提升的,应该是能够一直留在自己身上的,不断去累计产生价值的能力,这些能力会在你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产生作用比如学习观察,学习思考,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怎么做人做事,在变化的时代,我们该追逐的是这些不变的东西,以不变应万变。
健身事业对我而言让我值得庆幸的一点,就是正因为这个行业不断在变化在洗牌在革新,所以身处整个行业的浪潮当中,我必须不断保持学习的状态,虽然这样意味着永远不够好永远有压力永远不能松懈,但只有这样,我才能获得更多成长,才能更好的找到并实现自身的价值,进而创造更多自己生命的意义。如果你踏入健身行业,或者已经在健身行业之中,却不能够得到这份行业的利好,而只是不断的重复已有的工作,提出一样的想法,依赖固定的经验,那没有人会替你可惜,这是你的会员,同事,更是你自己的悲哀。
我们都已经知道掌握这样的习惯很重要,而如何才能让我们具备真正持续学习的习惯,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呢?下面我总结了几条行之有效的方法:
01
跟具备更高思考层次的人交流:
健身是一件很容易引发思考的事情,也因为很多人之前都并没有过积累,所以健身的人往往都会比较乐于交流,但对于想要做好健身这一件事情,当做是长期职业发展,那你更需要的可能不是跟练得好,或者比你处在更高位置的人交流,而是跟具有更深度思考层次,多维度在学习的人交流,这样你才有可能打破自己现在的逻辑闭环,接触到更高层次的理念。
这不是简单的旁观者清,而是本身思维就可以分成很多不同的层次,每一个层次之间的各种信息跟逻辑链条因果关系,都能完美的自圆其说,但当你有机会跟站在更高思维层级的人做较深度的交流之后,你可能会有很多被刷新观念的时刻,仿佛坐井观天的青蛙被救了出来一样,而这样的突破,不是你重复原有思维层级的思考,就能量变引发质变的。
02
做真正的学习而不是浮于表面
我在做面试的时候,经常会问的一个问题就是,你平时会做一些专业上的学习吗?
几乎每一个人的回答都是肯定的,会看书看公众号,看微博看视频,也会报名线上课程。但当我真正的继续发问,你真的有在学习吗,你学到了些什么,你能跟我叙述一下最近你学习到的最有价值的知识点吗,却总是只有回答没有答案:
“学到了一些处理体态问题的流程”
“学习到了一些更好的训练背阔肌的技巧”
“学习了关于体能训练的计划设计”
...
听起来都有在学,不错不错,但当我继续问到:
具体什么样的流程?
这个技巧为什么有效,想要掌握它最核心的要点是什么?你接下来会怎么设计自己的体能训练计划,为什么要这么做?
为什么选择这本书,为什么要学这个?
...
往往气氛就会变得越发尴尬。
我不想在电话沟通的时候让另一个人觉得难堪,我一点都不喜欢,即便我们素未谋面,但如果不通过这样的发问让他们自我清醒的认识到回答的苍白,可能他们会一直重复这样浅层的学习,而做不到真正的提高。
相信大家这两年也能看到,越来越多人会喜欢在朋友圈打卡读书,背单词,听音频课程,但我希望这样做的人,是真的知道你需要这些学习,也知道该学习到什么样的程度,而不是觉得自己该学习,所以去学习,去做了些事情,
永远不要试图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03
尝试做知识技能的输出
可能现在的人,在大趋势上越来越有学习的意愿,因为很容易获取信息,门槛越来越低,但让信息输入给你是很简单的,你只需要看,只需要点击就好了,但这些阅读记忆,如果只是停留在看了就好的层面,其实你的大脑一直都是在做一些简单的重复劳动,你这样的功夫做的越多,而不去思考深挖,不去串联不去使用做输入,那么等到你之后想要这么做的的时候,可能你会发现自己这部分的能力越来越弱,你以为自己真的做了很多工作,但都成了自我安慰,只有当你能够把你所看过的知识,学习过的技能输出给其他人,并让其他人能够比较简易的理解的时候,你可能才是真正做到了掌握它,你的这些学习可能才会真的产生价值,帮助到他人也帮助到自己。
所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一定要把输出放在一个优先的位置,只有不断的去输出,你才能更准确的知道自己该被输入什么样的信息,重点在哪里,输入到什么程度才可以。
04
多问为什么
不管是问他人,还是问自己,不管是问专业还是问具体工作表现,一定要问不断的问为什么,为什么他的会员满意度比你好,为什么他总是能续课,为什么深蹲膝盖内扣要用弹力带,而不是调整他的站距或者做更退阶的动作,为什么在评估高低肩的时候还要看髋关节,骨盆,脊柱乃至足底,不断不断的去问自己问他人为什么,直到你问不出来为止,问为什么不意味着你蠢,而意味着你有自己的思考,而当碰到问题,问不出为什么的时候,可能也不代表你真的弄明白了,而是代表你的知识层面只到了这一个层级,所以你问不出更多更深的问题,你已经不能看的更清楚了,而如果你永远不问为什么,只问一个为什么,那么可能你也就永远只能停留在原有的层级没法真正进步。
看到这里,文章差不多就结束了,有的人可能会觉得一知半解,有的人可能会觉得恍然大悟,也有的人会觉得惭愧后悔,也有的人会给自己找一个辩解的也理由,“我真的想改变,但我没有遇到过一个好的环境跟平台”,诚然,外部环境一定一定会产生影响,也一定一定能成为理由,我能理解能体谅,但说真的这有意义吗?
很多时候,当你自己不具备一定的能力拿出相应的表现时,你根本就没有选择外部环境的资格,你也是你所身处环境的一部分,你的每一个表现平平的同事,也可能都在暗暗埋怨自己身边没有积极的同事,找不到前进的动力,只能得过且过,如果你不能尝试着去脱颖而出,去坚持自己的理想,你又凭什么能够得到更好的机会,有更光明的未来?
EP的团队从来不乐于标榜自我,我们一直在用自己的表现去赢得而尊重跟认可,我也从来不喜欢说大话,但EP可能真的会超过你对健身工作室的期待,给你一个不一样的未来,你会接触到全新的工作氛围,跟一群有着”持续学习习惯“的同事产生思维碰撞,获得真正有价值的成长。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