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步行数冲榜是自微信普及后,许多小伙伴最爱做的社交动作之一。之所以称其为“社交动作”,而不是运动健身,是因为在严肃的健身者看来,步行数的多寡除了满足一下炫耀的心理,之于健康却没有多少关系可言。原因何在?
资料:青岛一位女士,坚持每日步行2万步以上占领步行榜前三,结果三个月后膝痛就诊,查出滑膜炎。武汉一位65岁的老人,同样每天步行2万步,一个月后因膝关节肿痛就诊,诊断为膝关节血肿。类似的案例,媒体公开报道的并不鲜见。
“日行万步”有健身效果吗?
从运动的角度出发,步行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每天为满足日常生活需要产生的步数,比如去上学、去买菜、在办公室里的正常走动等,另一种是出于健身需要产生的步数,比如专门找个时间进行快走或者跑步等。
前一种情况由于步行的方式零碎、杂乱、强度低到可以忽略不计,因此顶多对于消耗热量有些许的帮助,不可能对身体健康会有多大的帮助,更谈不上能达到减肥效果了。此外,日常生活工作中,如果步行过多,由于多数情况下并不一定穿运动鞋行走,行走的地面也多为非运动跑道,步行数越多,越容易对膝关节产生不良影响。如果女士穿中高跟鞋,还产生大量的步数,情况可能更糟糕。
后一种情况由于是专门进行的运动健身活动,比如快走或跑步,在专注度、运动方案、运动强度、运动量、适应身体需要、时长和运动频率方面都有助于产生良好的健身效果,所以即便步数不是很高,也能产生积极的健身效果,比如减肥、提升心肺功能、提升耐力等。
举例,某甲一天工作生活需要产生5500步行数,而某乙当天以不到30分钟的时长完成了5公里跑也产生了5500步行数。前者某甲的步行数不具备产生健身效果的意义,然而某乙的步行数经由一次高质量的长跑产生,显然能对健康和体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即,因日常工作和生活所需累积的步行数,几乎没有健康和健身效果上的意义,专门运动健身产生的步行数才会有健身效果。
步行数和膝关节受伤的关系
可能是由于自媒体的兴起,健身知识向普通公众快速普及,但也引发了许多不必要的担忧。许多还没有开始跑步的人已经开始担心自己的膝关节受伤了。跑步和膝关节就真的如此不相容吗?
国际权威医学杂志美国《骨科与运动物理治疗》在2017年6月发表的报告指出,久坐不动者的关节炎发生率为10.2%,而健身跑者的关节炎发生率为3.5%。也就是说不运动的人才更容易得关节炎。此外,普通跑者引发膝关节问题多数是由于过度运动、过大的运动量、过高的运动强度,比如文章开始时提到两个例子。普通快走或跑步爱好者,只要保持适当的运动量,膝关节受伤的风险就会大幅降低,而且适当的跑步锻炼反而对于关节健康更为有利。
那么每天的步数多少才合适呢?有运动医学专家建议,以日均6000步为宜。日常工作生活杂乱无章、零碎产生的步数,哪怕多达几万步,也是无必要的,还可能因活动过量造成膝关节不适。
御行君很早就关闭了微信对每日步数的读取,所以不会出现在日行步数的榜单中。如果你是一个严肃的跑者,不妨打开跑步App,让它真实地记录下每一次步行或跑步的详细数据,你的健康和这些数据间的密切关系就会在日积月累中自然地呈现。日行万步,见鬼去吧!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