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甜食控是一种什么体验?
九姑娘我有发言权!
↓
看到甜的就想舔两口
给我一个蛋糕
我愿意一天不吃饭
---
当甜食党开始减肥时
就会欣喜的发现
这个世界上还存在非糖甜味剂啊
一样的甜度
不一样的热量~
棒呆!
所以吃了非糖甜味剂
真的不会长胖
吗?
为了找到答案,
九特意找到了一份BMJ发表的报告:
这篇论文是弗莱堡大学的Ingrid Toews和Joerg Meerpohl等,对现有的关于非糖类甜味剂(包括阿斯巴甜、甜菊糖苷等)的研究进行了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发现没有强有力的证据能证明这些甜味剂对健康有好处。
只有少数研究显示使用甜味剂能小幅改善BMI、空腹血糖等指标,但这些研究人数少、持续时间短,可信度有限。相关论文发表在BMJ上。
非糖类甜味剂是啥?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糖:蔗糖、葡萄糖、麦芽糖…它们除了产生甜味,还是高能量物质,长期大量食用会变胖,所以我们甜食星人每次吃甜总是吃得很纠结。
但能带来甜味感觉的不只是糖,自然界和人工合成的很多物质同样能产生甜味,甚至比糖更“甜”,同时,它们又不属于能量物质,不会引起肥胖、糖尿病,这些物质被人称作“非糖类甜味剂”。
之前很火的岛国减肥可乐,就用甜味剂代替了糖,配料表上写的阿斯巴甜、安赛蜜、三氯蔗糖都是非糖甜味剂。
非糖甜味剂主要分为人工合成的和天然的两类,前者主要包括阿斯巴甜、糖精、三氯蔗糖等,而后者有甜菊糖苷、奇异果甜蛋白、罗汉果甜苷等。
甜味剂能健康减肥吗?
虽然现在使用非糖甜味剂的产品越来越多,但关于它的研究却有不少是互相矛盾的:
有研究确实显示使用非糖甜味剂确实与降低超重、肥胖和糖尿病的风险有关,但也有研究称非糖甜味剂的使用会影响肠道菌群损害糖耐量,再加上一些心理因素,最终反倒会增加超重、糖尿病和肿瘤的风险。
因为这些研究存在矛盾的地方,为了搞清楚甜味剂是否对健康有益,WHO委托Ingrid Toews和Joerg Meerpohl等对现有的非糖甜味剂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分析。
研究人员汇总了48项在成人中进行的研究,以及8项在儿童中进行的研究,分析了使用非糖甜味剂对体重、血糖、进食行为、血压和肿瘤等方面的影响,并按GRADE方法把这些证据的可靠性分为高、中、低、极低四等。
甜味剂对成人体重的影响
整体上看,在成人中,使用非糖甜味剂与使用糖或安慰剂(微晶纤维素,仅涉及体重)间,以及使用不同剂量的非糖甜味剂间,体重、胰岛素水平、肿瘤发生率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别。
相比安慰剂或糖,使用非糖甜味剂能略微降低BMI(平均减少0.6)、空腹血糖(0.16mmol/L)和血压(4.9mmHg)。
BMI减少0.6是什么概念?
假设有一个165cm的女孩子,体重70kg,那么她的BMI是25.7,减少0.6后就是25.1,体重是68.3kg,减重1.7kg。
但要注意的是,减重明显的是超重或肥胖个体(平均体重86.87公斤),正常体重的变化不明显。
甜味剂对儿童体重的研究
而在儿童中,相比糖类,使用非糖甜味剂对体重、血压、饱腹感没有显著影响,但可轻微减少BMI的增长(标准分平均减少0.15)。
也就是说,对小朋友来说,使用非糖甜味剂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减少肥肉增长。
非糖甜味剂能减肥吗?
对减肥来说,两项成人研究都显示使用非糖甜味剂对减肥没有帮助,不过在儿童中,使用阿斯巴甜相比安慰剂(乳糖)能少增加0.75kg的体重。
不过由于这些研究大多人数少,持续时间短,缺少足够的干预方法和结局的信息,研究人员认为这些结果都是低可靠性或极低可靠性的。
此外,一项队列研究还显示,使用非糖甜味剂会增加14%的抑郁症风险。另一项交叉随机对照研究也显示,服用高剂量阿斯巴甜相比低剂量,会增加抑郁症状。但这两项研究也被认为是低可靠性的。
以上研究的结论是:
研究人员认为,需要更多的长期研究来评估不同种类、剂量、组合的非糖甜味剂,对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肾病的影响,以确定它们是否是一个安全有效的糖类替代品。
也就是说,吃非糖甜味剂似乎并不能让你更健康,但暂时也看不出什么负面影响。
九姑娘观后感
如果你正在减肥,那么使用非糖类甜味剂,相比直接吃糖,多少能控制一部分热量,但这点控制并不一定就能帮你瘦。
本九建议:对于非糖甜味剂,可以使用,但不要过度依赖。
在包装食品的选购中,可以尽量选择代糖食品来代替添加了白砂糖和果葡糖浆的食品。但是不要在家使用代糖,而是尽量选择不用糖。日常生活的糖分,完全可以从水果中获得。
文献来源:
TOEWS I, LOHNER S, K LLENBERG DE GAUDRY D,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intake of non-sugar sweeteners and health outcome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es of randomised and non-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and observational studies[J]. BMJ, 2019, 364: k4718.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