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影响体重,科学家们还认为,进食的时间能影响人的生理节奏,这可能也是饮食习惯影响寿命的途径。
一种新的实验室小鼠高精度喂养系统强化了一种观点,即对于减肥人群,每天进食的时间比摄入的热量更重要。
根据犹他州西南医学中心对小鼠展开的研究,在五个“减少热量摄入”减肥小组当中,尽管小鼠在白天休息的时候进食量与其他小组相同,但是,只有在正常饮食/活动周期中才进食的小组,实现了减肥目标。
“把该研究解释成人类行为意味着,只有在我们白天清醒、活跃的时候消耗热量,节食才会有效。研究人员进一步指出,即使人们在节食,如果选择晚上错误的时间进食也不会导致体重下降,” 犹他州西南部的彼得·奥唐奈脑研究所神经科学委员会主席Joseph S. Takahashi博士和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研究员说。
利用高科技的传感器和自动喂食设备,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新的喂食系统来帮助人们回答一道难题,即为什么限制热量的饮食能够改善人的寿命。科学家们说这套新系统对上述问题已经提供了最新的见解。
该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杂志《细胞新陈代谢(Cell metabolism)》上,科学家们记录了,节食中的小鼠如何把进食时间缩短到很短,并且在白天异常活跃——白天本来是夜行动物(小鼠)的正常休息时间。这些数据揭示了先前未知的进食、新陈代谢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几十年来人们都知道,热量限制能延长动物的寿命,但是这类研究很难进行,因为需要对实验对象进行多年人工喂养。因此,为了应对诸如从星期一到星期五正常工作周期这样的现实问题,研究人员只好走捷径,”Takahashi博士说。Takahashi博士是Loyd B. Sands神经科学方面的著名教授。
除了影响体重,科学家们还认为,进食的时间能影响人的生理节奏,这可能也是饮食习惯影响寿命的途径。该研究通过测试小鼠在不同的喂养时间表下的昼夜活动周期,强化了这一观点。
在小鼠正常的“光暗周期”中,研究人员对两组小鼠在错误时间喂食,第一组进食减少30%卡路里,第二组白天无限制进食而夜间保持活跃。试验表明可能存在慢性睡眠剥夺。
这是科学家未来研究需要考虑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因为许多减少热量的研究只涉及白天喂食,可是这对于夜间活动的小鼠来说是错误的时间。如果没有考虑进食时间,那么关于热量减少对寿命影响的研究,可能受到睡眠不足和生理节奏不同步这类隐藏因素的曲解。
Takahashi博士说,为这项最新研究开发的自动化系统,帮助他的团队解决了这个问题并且理清了以前阻碍研究的易混淆变量,包括不同种类的食物数量和进食的速度。
“尽管这些因素非常重要,但是在过去的研究中,人们很难在长时间内控制喂食的时间和数量。这种自动化系统,可以扩展成大型、长期的寿命研究;该系统还为人们解决一些开放式问题提供了手段,比如,什么样的机制延长了哺乳动物的寿命,以及实际上到底是减少热量摄入还是进食时间不同能够延长寿命,”Takahashi博士说。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