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个好教练,
当个让学生成绩好的教练,
当个让学生品德好的教练,
当个让学生企图心很好的教练,
当个让学生自主性很好的教练。
当学生讲到,教练你好好喔!
我都会思考一下到底是哪里好?
教练常常被要求带人先带心,但有时选手成绩表现上,大部分铁血教头带的选手都比佛心教头带的选手来得好,其实这种情况并不少见,那为什么还是有这么多的佛心教头呢?
在我观察全台湾最佛心的教头,台北市立大学 Tom 教头的执教方式后,我发现佛心教头大部分不会大声斥责学生,柔性劝导诱发出选手内心深处的真、善、美。
阿不是,
是选手内心的企图心和自主性,
给选手个大目标,
让选手训练动机比教练还要强,
让选手询问问题的频率比教练还要高,最好可以强到教练招架不住,必须更努力的学习新知识,来指导选手,这是佛心教练指导选手潜在最大因素。
但把这情况放在社会人士身上,可能就不是这么好操作了。因为社会人士的时间不像学生这么充裕,学生除了上课以外几乎都可以训练,大部分社会人士都需要安排好自己的运动时间、家庭时间、工作时间、有时还要出国出差,这种种外在因素交叉的情况下,不断消磨训练的动机,这时候身为教练的人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你要鞭策自己的学员不给他借口逃避训练,要他 Shut up andRun,还是掏心掏肺的跟他聊到内心深处,让他知道原来教练都懂他训练是多么辛苦。
在这 2 个不同相处模式上,时常困扰着我,就像放风筝一样,我们知道现在要起大风了,准备放长线让风筝高飞,但风筝却没乘住这股力道上爬;有时风筝感觉风很大,需要教练授权让他放一搏,但我们却紧紧抓着线,告诉他还没到重要关头,在这中间拿捏的学问,以我短短 2 年的执教生涯,还不是这么的熟练。
像 Tom 教头说的:「训练不是单单让 Training Peak 上的格子变绿色这么简单」,要照顾到学生心理、生活作息、饮食控制、课程执行、赛后检讨等等等,我认为在线服务超过 7 成时间都在跟学生沟通,建立学生信心,告诉他们:「你是最棒的。」当个 " 好 " 教练真的不简单。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