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化性」膝关节炎不是退化,是摩擦
历经百万年的演化,人体膝关节构造之精致完美,理论上,软骨并不容易受伤或「退化」,除非结构受到破坏(像是因为过度激烈运动造成半月软骨、十字韧带损伤,甚至是骨折等),膝盖的稳定度受影响,软骨才会受波及而逐渐损坏,这在医学上称为「外伤性骨性关节炎」,约占「退化」性膝关节炎患者的10%;然而,绝大部分的人没受过伤(占了「退化」性膝关节炎患者的90%),为什么膝关节还是会「退化」?
中年(四十岁)以上的膝痛患者如果去找医师,由于X光检查总是会看到或多或少软骨破坏的现象,几乎都会被诊断为「退化」性膝关节炎。目前全世界接受正统训练的医师对「退化」性膝关节炎病人的标准治疗建议依序是:复健→服用消炎止痛药→补充软骨成分制剂(葡萄糖胺)→注射润滑保护制剂(玻尿酸),若无效,则建议注射血小板浓缩制剂(PRP)。最后,只好换人工关节。这样的传统疗程并不能根治「退化」性膝关节炎,反而让各种另类疗法有很多发挥空间,花钱事小,延误病情就得不偿失了。
根据笔者的长期观察以及十年来的研究,这90%患者的病痛,真正原因并不是「退化」,绝大部分是内侧皱襞与关节的摩擦造成的「内侧摩擦症候群」。内侧皱襞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残留在膝关节滑膜腔中的皱襞,外型像是衣服的皱褶,正常人膝关节平均每年弯曲多达百万次,每次膝盖弯曲、伸直时,内侧皱襞与关节股骨内髁会互相摩擦而产生物理及化学破坏。随着年龄增长,内侧皱襞与股骨内髁摩擦达数千万次,若是从事必须一再重复弯曲及伸直膝盖的活动或工作,摩擦次数就更多了。
因此,原本像新鲜丝瓜一样柔嫩的内侧皱襞,经年累月摩擦后,最后会变成像菜瓜布一样粗糙。当内侧皱襞发炎、变厚、缺乏弹性时,就会磨损股骨表面的软骨。内侧皱襞本身被重复夹击而产生的发炎现象也会释放出有害的化学物质,使关节软骨逐渐崩解。软骨磨损或崩解后产生的碎片,会掉到关节中,产生更多不正常摩擦而导致软骨加速破坏,致使膝关节继续「退化」。
休闲运动:以健走及动作缓慢的太极拳、瑜伽为主
对于「内侧摩擦症候群」患者,推荐的运动是健走,不会因为膝关节弯曲的角度过大,而伤到膝盖,又能够达到运动的功效,也可以慢走或跑步。此外,也适合做太极拳、瑜珈或皮拉提斯等一些伸展或是动作慢的运动。
至于球类运动,以膝盖弯曲/伸直的频率与角度做为判断标准,太过就不适宜。像桌球,由于桌面有一定的高度,所以对膝盖的伤害低。虽然膝盖几乎都要弯曲,但弯曲的角度在20~30度左右。依此类推,打高尔夫球时,膝盖不需要长时间的重复弯曲与伸直,也是这类患者可以从事的运动。像是篮球或网球等需要大幅度弯曲膝盖的动作,较可能会伤害内侧皱襞。
有一段时间很流行骑脚踏车,很多人也会买台室内脚踏车在家运动,或是到健身房参加飞轮课程,脚踏车运动主要是锻炼关节周边的肌力,如果肌肉无力,导致关节运动时的稳定度不够,就容易受伤。但这个运动膝关节需要不断重复弯曲伸直的动作,内侧皱襞很容易就被膝盖骨夹到。如果真的想骑,坐垫不要过低,避免膝盖弯曲的角度过大,也要注意伸直、弯曲时,肌肉用力与放松的节奏(口诀:用力踩下,轻松缩回),减少内侧皱襞被夹击、受伤的机会。
有内侧皱襞发炎、又喜欢游泳的人,要避免游蛙式,因为膝盖要不断重复弯曲伸直的动作,长期下来,反而会恶化,如果只会游蛙式,可试着调整节奏以及下肢用力方式,在快速踢腿夹腿后,缓慢而轻松的缩回双腿,避免在屈膝时夹击内侧皱襞。笔者较推荐自由式,而且是要标准的自由式,靠大腿上下摆动带动小腿,膝盖尽量不要弯曲,既不伤膝盖,又能达到运动的效果。另外在上下泳池时也要注意,一定要抓紧泳池楼梯的扶手。
▲(右)蛙式泳姿(俯瞰);(左)自由式泳姿(俯瞰)
健身中国
为您带来最新鲜的健身资讯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