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间流行的瘦身运动那么多,如果大多数专家提倡的「多运动」能够有效减肥的话,为什么这几年下来,国人习惯性运动的人数增加了,可是肥胖的人也增加了。
每次和学员们聊到过去让人心酸的减肥日记,听大家怨叹如何努力运动,肥肉却还是屹立不摇、曲线也不见踪影..,我经常感慨地说:「没错,人不运动一定会胖!这个观念提醒姐妹们开始运动了,但是为什么越拚命运动,反而越瘦不下来?这个答案也就是在于──运动过头、运动方法错了!」反而导致了希望瘦下来的肥肉变「壮」,而该增大的部位反而「缩水」了。
拚命摆动、运动过久,
是胖学员最常犯的错误,使「瘦体素」减少
像现在很多人喜欢跑步、健行,有人两、三天就跑10、20公里以上;或为了累积「1天1万步」,每天多走两站捷运站、爬10层楼楼梯等等,想藉此让肥肉变瘦肉,怎知这类「关节重复性运动」只换来铁腿,甚至关节炎、软骨变形而挂病号,无奈肥肉不动如山⋯⋯。
这也再次要说到,运动过久会让身体一时之间热量消耗过多,储备的热量失去平衡,反而会抑制「瘦体素」分泌;加上大量运动后肚子超饿,容易吃得多、吸收得多,囤积的第一顺位正是脂肪,而且吸收量远多过于你辛苦运动燃烧掉的热量。
「没运动到脂肪」,再累也不会瘦!
你一直在做没有效的减肥运动吗?
这几年也很多人因为想瘦腰,就自学网络流行的瘦身操,每天扭腰摆臀,转坏了脊椎关节,增加不少复健科的生意,腰围却没减多少。
也有「周休运动族」藉由假日,一次做过多或高强度的运动,殊不知太强烈、太密集的运动法,除了让身体热量的调控失衡,也会错练肌肉纤维,让横粗的「白肌纤维」更粗,身材显得粗壮,瘦长的「红肌纤维」则相对弱化;更会让免疫细胞下降,容易疲劳生病,对已经有代谢慢性病的人来说,别说改善健康,反而还会增加负担!这样继续错误的操练下去,真的比不运动还可怕呀!
在你还半信半疑之前,让我们先想想,你是不是一直在做一些「根本没有运动到脂肪」浪费辛苦和汗水的辛苦事?
当你努力做运动时,常有以下的情形,以及持续做运动2、3周了,身体感觉还是没有改变,甚至变得更累、更肿?如果是的话,那么你已经掉入「无效减肥」的陷阱了!──
��无效减肥1:只是重复使用关节,没拉动深层肌肉和内脏。
→小心!关节变形、关节炎!
��无效减肥2:只是流汗活动很久,呼吸不深,心跳没变快。
→小心!喝个水就又胖回来!
��无效减肥3:只做有氧用掉肝醣,缺少强度重训燃烧脂肪。
→小心!燃脂和代谢力恶化!
��无效减肥4:只减水份、蛋白质,假性减肥伴随饮食失衡。
→小心!肥肉不瘦皮变松垮!
��无效减肥5:只有体重稍微变轻,体脂肪、腰臀比还是高。
→小心!慢性病还是缠着你!
��无效减肥6:只增活动代谢燃醣,没有续增基础代谢燃脂。
→小心!偶尔才动复胖率100%!
��无效减肥7:只做无氧锻炼白肌,没做有氧锻练红肌耐力。
→小心!局部变壮、容易饿!
人体会自制「瘦体素」,
但吃太少、动太多都会让它变少!
身材会发胖变形,都是因为吃太少「燃脂速瘦营养素」;只要你对症调整饮食,多摄取天然的助瘦养份,自然会变瘦又健康!厉害的是,美国生物学家Douglas Coleman发现人体也会自制「瘦体素」(Leptin),它是由脂肪产生的蛋白质荷尔蒙,负责调节热量的摄取消耗、控制食欲和饱足感,等于是人体肥胖的密码。
瘦人的瘦体素多,所以代谢好,能抑制脂肪合成,而胖人正好相反。所幸,联合国营养学家推荐,多补充能促进瘦体素分泌的7种天然食物,让胖人也能很快瘦下来:
1 苹果皮果胶(加醋)
2 苦瓜
3 杏仁
4 豆类
5 鸡蛋
6 牛奶
7 海鱼
每增加1%瘦体素,就加快细胞燃脂率3%,能减掉约0.3公斤喔!
运动也是维持瘦体素的关键。但运动过度热量消耗过多失衡,反而会抑制瘦体素分泌;再者,激烈运动用掉肌肉的肝醣(并非脂肪),产生饥饿感,会呼唤出大量胰岛素,都会让脂肪囤积更严重。所以说,小心错误的运动让你更胖!规律、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才能照顾好你的瘦体素!
中低强度的「轻瑜伽」+「皮拉提斯」燃脂效果最佳!
「为什么我瘦不下来?」我常跟学员说盲目寻求减肥的方法,不如先了解自己变胖的原因,才能事半功倍地甩油又雕塑曲线,同时学到健康的生活方式。
1.脂肪多肥胖型:每天吃低卡除油食物太少,吃入油脂和热量不断囤积。
2.肌肉少肥胖型:肌肉缺少养份和训练,或练太多而衰退,代谢力降低。
根据这2大致胖原因,我从「多吃燃脂食物」和「少做错误运动」这两方面,来设计「苹果操」。它以「有氧」概念出发,发挥「中低强度运动」才有的「燃烧脂肪效力」,动作则结合精简的「瑜伽」和「皮拉提斯」,让每个人都容易入门,且能避免做强度运动对筋骨造成的冲击。专科医师也说过,强度运动多属于「无氧运动」,一来燃烧的是肌肉的肝醣热量,你内脏和血液的脂肪还是不动如山;二来强度运动能提高一时的「活动代谢力」,但对掌控一生肥胖基因的「基础代谢力」效用很低。
健身中国
为您带来最新鲜的健身资讯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