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选择跑步运动作为平日里锻炼身体的办法,但如果是错误的跑步姿势,会给身体带来不必要的负担。
关于跑姿,争议比较热的话题有着地方式(是否前掌先着地)、身体前倾角度、落地点与重心的位置关系、抬腿高度等等。那每个人该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跑姿呢?
跑姿有没有“标准”?
因为跑姿是变化的,实际上并没有一个唯一的标准。
1.运动水平和跑速的影响
即使同样的人种,运动水平不同,跑姿也有所区别。在以同样的低速慢跑时,高水平运动员会更多采用前脚掌着地。比如进行3分30配速跑时,高水平运动员动作看上去很慢,而水平较低的业余跑者却像“拼命冲刺”,无效动作更多。
对于跑姿不合理的低水平跑者,特别是重心比较靠后,那么前掌先着地很容易让小腿肌肉过度紧绷(有种刻意踮脚的感觉),不能坚持多远。
2.身体结构和特点的影响
即使在水平比较接近的高水平运动员中,跑姿也存在一定差异。每个种族的身体特点不同,就造成了最适应的跑姿不同。比如与东非黑人选手相比,东亚运动员(中日韩)比较适合步幅适中、步频较高、后蹬角度和身体前倾角度较小、小腿折叠幅度较小的跑法。
另外同一个种族的人,体重、身高等身体指标不同也会导致一些区别。比如男性和女性的技术特征也有所区别。每个人为独特的个体,以及同一个体身体条件的不同阶段,所以不要试图把某一位高手的“标准跑姿”强加在所有人身上。
哪种是错误的跑姿?
跑步是要一个非常好的运动方式,但姿势不当很容易造成关节的损伤,特别是膝关节本身就受伤的人。所以在跑步前一定要避免这几点:
1.跨步太大
当跨步太大时,你的脚会在膝盖前方着地,这样看起来你就是很用力的在奔跑,但这却拖慢了你的奔跑速度。除此之外,当你的脚步过大时,脚掌着地时的冲击力会相对更大,并向上传递到你的身体,这会使你受伤的概率变大。
2.身体前倾
虽说上半身前倾是为了跑步时的前移位置而自然调整的姿态,但身体过于前倾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会对你的膝盖造成巨大的伤害。
前倾越多、蹬地越明显、脚尖着力越大。长期脚尖着力,骨和关节损伤会很大,尤其是小腿胫骨的地面反作用力增加,所以会导致小腿前侧发炎、渗痛等。
且身体过分前倾不利于胸腔的打开、新鲜空气的更换,从而会导致跑步效率的降低、体能下降等现象。
3.用力着地
过多的撞击说明你对身体的控制未达到最佳,且这种冲击也会对你的身体造成损伤,尤其是对膝盖半月板会带来长久的运动性损伤。
合理跑姿基本原则
1.头部正直,躯干含胸收腹并略微前倾
眼睛自然地注视前方,不要看脚下,最好盯着天际线附近的某一点,这样有助于刺激颈部和背部肌肉收缩,控制颈部处在正确的姿势,协调颈背部肌肉。
2. 以肩为轴心,自然前后摆臂,摆臂不要越过身体正中线
放低、放松是理想的肩膀姿势,千万不要因为肌肉紧张而耸肩,让肩颈部肌肉抬高。手臂要自然地前后摆动,在腰和中下腹部之间活动。手臂屈曲大约90度。当你感到手开始紧张渐渐握拳,或是前臂开始紧张,那就甩一甩并放松整个手臂来减轻压力。
3. 身体重心在骨盆之间,所以骨盆是正确跑步姿势中最重要的一环
但凡你的躯干前倾过多,骨盆就会就会相应前倾,会给腰部和胸廓造成压力。
4.高效的长跑需要的是快速的步伐替换,较短的步幅和轻快的抬腿
适当控制步幅,步频一般180步/分最佳,每一步和地面的接触应该是轻巧且快速转换的,安静且高速的。
除了上述要点,每天日常的姿势(站姿、坐姿)是影响跑步姿势的另一重要因素。而且正确的日常姿势可以帮助跑者减轻胫前肌疼痛,腘绳肌损伤等伤病发生的概率。
如何进行姿势训练?
一旦你有了基本的跑步能力,姿势训练会极大地改善你的跑步姿势。并定期做一些姿势训练项目。其中绝大多数训练都是将标准跑步姿势中的一个或多个动作进行分解、强化而成。
每周进行一次姿势训练。当你逐渐适应这些训练并且意识到它们并不会占用你太多时间的话,就把训练增加到每周2次。
你没有必要每次都将所有的训练项目统统做一遍,集中精力,重点进行那些能够直接改善你最薄弱环节的训练。建议大家只是将自己其中明显不合理之处(过度超前落地、重心起伏过大等)纠正,然后根据自身特性和即时状态而自然形成跑姿。
如果全盘颠覆自己原来的跑姿,将高手的“正确跑姿”生搬硬套,那么你在跑步中或许会感觉到非常不适应、不协调,跑步效率也随之大打折扣。假如你能够坚持这样的训练频率,用不了几个月你就会发现自己的跑步效率提升,并且跑步时的状态更佳。
素材来自网络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