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有哪些运动和普通人的关系最密切,那非跑步莫属。想运动减肥了,不假思索的第一反应就是明天开始去跑步。医生说要让多运动,想到的也是跑步。在朋友圈里,被炫得最多的运动也是跑步。可见,无论有知还是无知,参与跑步的低门槛、方便、有效,是公认的。
那么在跑步之后,除了自我感觉体能提高之外,有没有办法来自测一下心肺功能达到了什么程度呢?有,那就是“12分钟跑”。
起源
12分钟跑起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当时的美国和今天的中国很像,在工业化之后,随着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和现代食品工业的崛起,美国人的健康状况出现严重问题,心血管疾病、肥胖等富贵病大量出现。与此同时,健身跑运动也在美国兴起(和今天中国的情况何其相似)。基于这种情况,当时美国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市有氧运动中心主任库珀博士,对于跑步健身的人群进行了大规模的研究,提出了“12分钟跑”的理论。
库珀博士不仅是一位运动学家,更是一位运动医学家,同时也是第一个提出“有氧运动”概念的人。他的“12分钟跑”的理论明确指出,跑步的运动量和健身效果只在某个范围内成正比关系,如果超过某个点,那么就不是健身了。直白点理解就是,过量运动适得其反。
12分钟跑成绩的认定前提
12分钟跑是评定心肺功能的重要方法之一。研究表明,12分钟内心肺功能适应能力强的人,比适应能力弱的人,跑的距离更长。
而且12分钟根据不同的性别和年龄段,给出相应的跑步成绩评估表。而且成绩的认定也是有前提的,即:在12分钟内,跑者应尽自己所能跑出尽可能长的距离,在跑步结束三分钟内测得的心率,如果小于(180-年龄),那么当次的跑步成绩就有效。
跑前建议和准备
1、必须进行至少10-15分钟热身运动,可以是快走、慢跑或者走跑结合。
2、如果有条件,最好是在学校操场、运动场等有400米跑道的场馆中进行。
3、跑步过程中虽然要求尽量快的跑,但如果感觉呼吸困难或身体无法承受,应减速。
4、整个过程中不应出现全速跑、冲刺跑。
跑后评估
不同资料提供的12分钟跑评定标准可能有所差民,本文采用1993年黑龙江技术出版社《实用运动处方》中的评测表,如下:
男性
女性
30岁之后的朋友,如果自测心肺的适应能力在一般、较差、很差,要引起重视了,说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高。也有小伙伴说,我跑200米就受不了,跟不动了,算什么水平?那就是“很差+”,赶快启动健身,改善身体健康状况吧!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