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健身的目的当然是为了健康,但实际健身时,却不能仅仅以“健康”这么高大上的两个字作为执行目标,因为无法操作。实际上应该要具体化,这其中当然就涉及运动量的问题。怎么做呢?简单讨论一下。
1-明确大方向,并制订具体目标
减肥、增肌,还是为了改善体质?这就是大方向。
具体目标又是什么呢?如果是减肥,就确定一或N个主要指标,并给出具体数值。比如体脂率从目前的28%降低到23%,腰围减小3cm。如果是增肌,骨骼肌含量也制订一个具体的增长目标,例如骨骼肌增长2kg,又或者是各主要身体部位的肌肉围度增长或减小多少。
2-设定一个训练周期
具体目标制订时,不能脱离训练时间来确定。经验上,普通的健身爱好者,一个训练周期以2至3个月为宜。也就是说,在这样一个时间段内,通过运动健身来达到上面所说的具体健身目标。
3-结合上述两点制订健身方案(当然就包括了运动量)
有了前面两点,接下来就可以制订具体的健身内容方案了。但并不是说,一定要落到纸上,面面俱到。对于新手,特别是减肥者来说,只要以下几点想明白就行了:
(1)运动频率。也就是每周运动几次,一般每周至少三次,运动效果才能积累,能够安排四至五次训练,是比较理想的。
(2)每次运动时长和运动强度。确定了这两点,就确定了每次的运动量了。一般以45至60分钟为宜,但也因人而异。比如刚开始的4至6周的适应期,从不运动的人可以从每次15至20分钟开始,慢慢达到45至60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减肥者和增肌者每次的训练时长,一般都要达到每次45至90分钟之间。
至于运动强度,减肥者应以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为主,运动中保持减脂心率为佳。力量训练中,一般训练者都以组次和动作安排来完成训练,控制好重量,以及训练完成后不出现过量运动后的疲惫就行了。另外有一些高强度的训练方式,比如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过程中,还是要注意控制好运动中的心率,不要超过最高心率的80%为宜。
4-实际运动过程中的调整
事实上,并没有一个健身方案是完美无缺的,因为在训练过程中各种情况都可能发生,所以要及时调整,这其中运动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比如,最初将体脂率目标下降幅度定得太高,比如二个月下降15%。结果实际练了几周后,发生每周也就能减0.5至1kg体重,甚至减幅有放缓的趋势,那就要自己测算和调整。也可能,原先认为的有氧运动30分钟就够了,实际却发现减脂效果不明显,这时就要考虑延长运动时间等。
运动量的确定,涉及多个因素,包括了训练者当前的体能、健身目标等。对于普通的健身者来说,并不需要把它想得多复杂。简单的操作方法就是:先制订一个小目标,然后在实际训练中根据情况来调整就行了。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