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经的科普时间到,给大家总结出了一些被大众广为接受但没有经过科学验证的推测,可能条条刷新你的认知。我们挑出了6条广泛流传的有关减肥的推测,挑选了最有力的研究证据对它们进行了简洁的分析。
>>>>
推测一:规律吃早餐可以避免肥胖
当我们不吃早餐,接下来的一整天是不是容易乱吃,因而变胖呢?这个说法乍一看有些道理,但一个人的胃口是有限的,即使在饥饿的状态下,午饭能否多吃出一顿早餐的份量也不是那么显而易见的。两个随机对照实验发现,吃不吃早餐和一个人的体重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无论你吃不吃早饭,改变饮食习惯可以有助于减轻体重。
我们在主观上经常发现,相比起不吃早餐的人,坚持吃早餐的人总是更健康、更有活力、身材更好。研究人员表示可能仅仅是因为有良好生活方式的人会更重视定时进食、保持体育锻炼等,而他们身体健康的原因是因为整个生活习惯,而不是仅仅是坚持吃早餐。现在的上班族大多都因为时间紧早餐就在外面买点匆匆了事,或者干脆就不吃了,其实这样是错误的,规律营养的早餐对你一天工作的身体仍具重要性。
>>>>
推测二:儿童时期习惯会影响我们一生的体重
确实,从统计数据来看,个体的BMI在人群中所占的百分比一生中都比较稳定,例如10岁时的体重比75%的同年龄人重,那到20岁的时候,他的体重很可能还是比75%同年龄的人要重,但目前并没有随机的临床研究证实这与其儿童时期的运动及饮食习惯相关。相反,研究显示BMI的这种相对恒定,更可能是基因作用的结果,与早期学习经验无关。
别只顾着埋怨你祖先的基因。辛普森解释说:“尽管我们的基因对我们的机体构成的确有很大的影响,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和合理的饮食来控制。”即使很幸运地,你的祖先给了你瘦子基因,为了你的健康,你仍然应该合理饮食和多做运动。
>>>>
推测三:多吃蔬菜水果就能减肥
事实上,虽然蔬菜水果对健康有益,而且吃很多蔬菜水果的时候,一个人也可能减少摄取其他食物,因此会减少卡路里的摄取。但研究数据说,仅靠着多吃蔬菜水果,没有伴随其他行为上的变化时,体重很可能会增加或者没有变化。(在热量消耗不变的前提下,摄取超过身体所需的热量,不管吃什么都会胖的。如果吃得足够多,吃健康的食物也会长脂肪的。)
大多数人认为,水果富含纤维素,几乎不含脂肪和蛋白质,因而可以无节制地放心食用,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水果并非能量很低的食品,由于味道甜美很容易吃得过多,其中的糖就会转化为脂肪而堆积。
>>>>
推测四:体重忽高忽低会增加死亡率
在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里确实发现一个人的体重急剧变化或反复增减的情况跟死亡率增加呈现相关性。
但目前这样的结果只出现在观察性研究里,且没有得到长期的研究结果验证。为什么不做长期研究呢?原因很简单,研究人员无法找到那么多由胖变瘦,由瘦变胖体重反复的人,这样就很难排除个体本身健康状况的影响。在动物研究里就没有观察到这种流行病学相关性。
>>>>
推测五:吃零食会变胖
吃零食一向被认为是减肥的杀手。但严格的随机对照实验结果并不支持这种推测,在一些观察性的研究里,零食与肥胖或者BMI增加也没有相关性。(不能因为这样就不加克制地吃零食,热量摄取超过身体所需,还是会胖的。)
科学地吃零食是不会长胖的,首先要控制食量,不能贪吃;其次要合理安排吃零食的时间,如上午九点、十点和下午三点、四点适量吃些零食,既能防止饥饿,又能增加营养。
>>>>
推测六:居住环境影响肥胖
住所旁有没有公园或适合行走的地区是许多人看房时会列入考虑的,我们常认为有个可以增加体能活动的居住环境,可以避免肥胖。一些观察性的研究支持了这一推测,但是一来这些观察性研究的结论并不一致,二来没有其他随机对照试验的统计结果,目前要下这样的结论似乎还太早。
“想当然”的推测减肥方法,并不都可以找到科学上的证据,许多道听途说的秘方还是要经过科学的检验才行。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