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健道训练体系资料分享:
说起美食,法国的鹅肝肯定能算上很有号召力的一种。但其实鹅肝不过是鹅的脂肪肝而已。
因为法国的鹅肝生产成本高,价格昂贵,所以成了世界闻名的高档美食。到了中国,为了显示它的“档次“,人们还喜欢为它找出各种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比如,某著名网站的百科词条”鹅肝“中,就完全体现了中国特色----除了尽情渲染其美味之外,还列出一堆营养成分,甚至赋予它”补血养颜最佳食物“的殊荣。要是法国人知道了,一定会感激涕零—这可是他们都不知道的啊!
在跟这个“营养价值“较真之前,我们先来说说鹅肝生产的残忍之处。
反自然养出鹅的脂肪肝
作为美食的鹅肝,并不是四川麻辣汤里的鸡肝、鸭肝那样的“副产品“,而是来自于专门填养的鹅。古埃及人早在四五千年前就会发现鹅肝很美味。于是,他们想法设法让它们长肝。那些被圈养起来的鹅,生存的全部意义仅仅是长出更大的肝来。
一般认为鹅肝起源于埃及。不过它的生产与消费却是在法国登峰造极的。现在,法国人把它当做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鹅肝的生产也越来越高效。野生的鹅在“增肥“期间一般每天吃1千克左右的食物。养殖的鹅吃得更多。虽然它们也不愿意,奈何可恶的人类把一根二三十公分的管子插到他们的食道里,拿个漏斗往里灌。人为刀俎,它为鹅鸭。面对强大的人类,他们自然毫无反抗的力量。在”长肝“后期,他们每天会被灌进两三千克的食物。尤其是在电动泵的帮助下,灌进这么多食物只需要几秒钟时间。这么胡吃海塞,鹅肝急剧膨胀。最大的可以到达野生鹅肝的10倍大小。
这种非常“反自然”的养殖方式,自然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为了人类的美食,是否可以用如此残忍的方式对待动物?动物福利组织自然是一马当先。他们反对也取得了相当的成果。目前。在欧洲的一些国家和美国的部分城市,已经正式禁止了鹅肝的生产。
鹅肝之害堪比奶油
鹅肝的生产成本高,自然不能当做日常食物。即使是消耗世界鹅肝产量差不多80%的法国人,平均下来,每个人一年也不吃不了几次。其实,如果一种食物只能偶尔吃一次,那么它是“营养圣品”还是“垃圾食品”也就没有太大的意义。只是中国的商人们太习惯了忽悠,这里也就跟他们较一下真。
从成分来看,鹅肝就是鹅的脂肪肝,其中脂肪肝占50%左右。这个脂肪含量跟装饰蛋糕的奶油不分高下,无论怎么说都是高脂肪食物了。不可思议的是,商人们依然能够找到“专家证实”---“肥鹅肝以不饱和脂肪为主,易被人体所吸收利用。吃了以后不会发胖,还可降低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
首先,只要脂肪被吸收利用了,不管它是饱和的还是不饱和的,都会增加热量。人体没有那么强大的能力分辨来自于不饱和脂肪的热量,更不用说对它们区别对待了。“不会发胖”只是一种说辞---现实中没有见到谁因为吃鹅肝长胖,只是因为那玩意儿太贵,谁也没法当饭吃。实际上,一大类减肥药的作用原理正是阻碍脂肪的吸收。对于要减肥或者保持身材的人来说,脂肪容易吸收不是什么好事。另一方面,食品科学里说,“不饱和脂肪有利于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是因为饱和脂肪取代食谱中的饱和脂肪,就会避免饱和脂肪的“作恶”。鹅肝中也有1/3是饱和脂肪,吃下去一样增加胆固醇含量,而一起吃下去的那些不饱和脂肪对此也无能为力。
警惕美味食品
至于该百科条目列出的其他营养成分,且不说来源是否可靠,即使是真的,也不能支持“鹅肝极为有益”的说法。拿出任何一种食物,总会富含一种或几种特定的成分。多数成分都对人体有相应的意义。如果按照商人们的逻辑分析方式,可以很轻易第八麦当劳的巨无霸或者肯德基的炸鸡腿描绘得比鹅肝还有益。实际上,光是50%左右的脂肪含量以及其中1/3的饱和脂肪,就足够认定它在营养方面是一种不值得推荐的食品了。
鹅肝仅仅是一种“好吃”的食物而已。生产过程的残忍、营养上的缺陷,都不会影响它的美味。同样,它的美味不会减轻生产过程的残忍,也不会让他产生十分丰富的营养和特殊功效。
摘自《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