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项群理论来分,高尔夫应该是技能主导类的项目,讲究精准,当然远度要有。所以,它的体能训练不同于举重或是投掷运动员那样靠力量做主导,而是技能为主导。可以说,无论高矮,胖瘦都能打高尔夫,可是你不会看见哪个推铅球的运动员很瘦。相对来说高尔夫运动并不挑人,越是有其他运动项目训练基础的人,学起来越快,也并非像武术,体操那样需要童子功,对年龄的要求也不是苛刻。
所以,从高尔夫以标准杆的方式计算,不难看出高手和低手,专业和业余,或是初学者,或是票友,并没差几杆,但是恰恰这个杆的数字差距体现打球水平的功夫差距。
大处在于打球的基本技术要合格,比如站姿,挥杆的角度和基本要领要以生物力学的最佳状态为准则,如果大处做的很差,那么就谈不到小处了,当然,成败的关键在于细节,可是例如一棵大树,抛掉根部不稳的原因,去挑剔细枝末叶,也就是本末倒置。
所以,有了衡量的尺度就会在小处发现问题。大家知道,改动作比学新动作要难,难在要改变一种习惯,而重新建立一种新习惯,而前后两种习惯都是关联相同的身体部位。这也是高尔夫训练中的难题,会出现练了体能后不会发力了,甚至还没有之前打的好,这种现象往往会出现在调整期。那么,小处要怎样着手呢?
一、在调整后做“无力训练”(三天)
例如调整准备站姿,主要注意上体,及膝踝关节的角度。这时像照相那样摆好站姿后,做不发力的挥杆,目的是掌握运动的角度和轨迹,好比人们常说的空挥,在于建立一个新的习惯。
二、不练高而夫球(四天)
高尔夫为技能主导类项目,整个运动引杆,上杆,到击球,是动量在人体传递的过程,是个运动链,是人体的协调性,柔韧性和稳定性等综合素质。
因此我的建议是 1、去练篮球的跳投,体会力量从脚底传递到手的过程。
2、练打铁动作,可以用锤打轮胎,体会引锤到锤落间的手臂控制。
3、练站桩,体会腰腹的控制力和下肢的稳定。
4、练自由泳,增加肩关节的柔韧性和稳定性。
以上几个动作还没有涉及到力量。如果以上几个练习可以在一周内完成,可以在下一周再做“无力训练”,是在不发力状态下,打多球训练,同样是在正确姿态下体验运动链的传递。
三、“无力”打多球(三天)
四、“发力”打多球(二天)
五、下场打(二天)
这样,两周过去了,新的动作习惯仍然停留在泛化阶段,还是会出现错误动作。接下来开始有针对性的进行,身体的力量,柔韧,稳定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