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健道训练体系资料分享:
为了验证自己的观点,内德戈德给刚满16岁的女儿布置了一个暑假作业。这个小姑娘后来成为研究报告的作者之一。她和其他研究人员一起,将麻醉剂注入一批小鼠的体内,使它们保持静止不动。接着,每只小鼠的腿上被打上一个针灸点的记号,他们拿起银针,从针灸点上插入小鼠体内。
针头附近的流体被收集起来,研究人员对这些流体进行了采样分析,结果显示,流体中的腺苷酸含量比正常水平增加了24倍。
研究者们对这一结果感到“开心极了”,这意味着他们的推测有很大的可能性。
接下来,研究者们将一种能够激化炎症的物质,注入小鼠体内。很快,这些刚刚接受针灸的小鼠脚部便患上了神经损伤。这些慢性疼痛,多年来一直骚扰着人类的健康生活。
“慢性疼痛十分常见,目前西医还没有更好的药物用于治疗慢性疼痛。”内德戈德说。在中国,针灸常被用于缓解慢性疼痛,比如关节炎、脊髓受损、坐骨神经痛等。
他们用消毒仪器不断碰触小鼠的受伤大腿,小鼠在实验桌上一边发出“吱吱”的呻吟声,一边做出自然应激反应——它们不断地挪动,以躲避那些仪器。
小鼠大腿的移动距离和速度,成为衡量疼痛的重要指标。通过对针灸前后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研究人员发现,针灸减缓了大约2/3小鼠的疼痛。相比针灸之前“痛得拼命挣扎”,这些小鼠在接受治疗后表现要“安静得多”。原先那个大胆的想法正在逐步得到证明。针灸在促进腺苷加速分泌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为了确定是否能够人为促进针灸的疼痛抑制效应,研究人员在小鼠大腿的痛处注入了一种能够促进腺苷作用的药物,以延长腺苷酸在伤口的停留时间。结果发现,这一药物使腺苷酸在伤口处的存留时间延长了3倍,从而抑制疼痛的时间从1个小时延长至3个小时。
“我们已经找出了为何针灸能够止痛的主要机理。腺苷酸是一种强有力的消炎化合物,而大部分慢性疼痛都是由炎症引起的。”内德戈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