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健道训练体系资料分享:
常聽到有人說:「我有在運動,所以我需要補充足夠的營養、不然會沒有體力。」,可是間他:「你覺得需補充多少呢?」,也說不出所以然來。然而長期運動的人或是運動 員,是該知道自己應補充多少食物才能獲得足夠的營養需求。
最大耗氧量 :
一個人的體力可以從他的最大耗氧量看出,「最大 耗氧量」,是指在一定時間內的運動,能夠消耗的氧量越多, 表示他能夠產生熱量越大,體 力當然愈好,當運動開始後, 一邊攝取氧氣,一邊體內會產 生能量,而肌肉收縮時所需要的能量來源,主要來自食物中 的三大營養素,也就是「蛋白 質、 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其中碳水化合物是最有效率的氧化消耗的燃料。
碳水化合物:
被人體利用的碳水化合物,受到人體的血糖及肌肉和肝臟 內刖諸存的肝糖堆積量有所影 響,因運動中肌肉所需的 熱量,主要是利用本身儲存的 肝糖分解成葡萄糖產生能量;當肌肉中儲存的肝糖用盡時,才從肝臟中進行肝糖分解和糖 質新生作用來產生葡萄糖,以 維持熱量的供給,這些葡萄糖 及肝糖的量約可提供600卡的熱量。而運動選手在長期激烈的 活動下,肝臟所儲存的肝糖並 不足以維持血中的葡萄糖,所以此時應給予含糖的飲料,以維持葡萄糖的供給。
脂肪 :
相對的,脂肪能產生的熱量較碳水化合物高,儲存在脂 肪組織游離的脂肪酸,更能充 分提供能量。當長時間的運 動,游離脂肪酸會從脂肪組織 中,被釋放到肌肉組織做為燃料來用。但這並不是代表在飲 食中就需要有補充大量的脂 肪,因食物中脂肪含量過高時,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罹患率。
蛋白質 :
蛋白質能增加體力和提昇身體的機能,大部份的營養學 家都支持這個論點,但一些運 動生理學家卻並不完全支持此 理論。在1989年,學者針對運 動員訓練時蛋白質的需要量研究,發現與正常人並無差異。 因此
研究學者建議,為增加運 動員的體力和耐力,攝取比目前建議量高至50一100%的蛋白 質量並不適當。
綜合以上,在耐力性的運動,賽前要攝取高糖食物,以維持體能。每種運動者飲食的熱量來源,因運動項目、年齡、性別、訓練程度等因素而有所差異。如舉重選手因需要增加肌肉,對蛋白質的需求要比 耐力選手高,但對碳水化合物 的需求量則不如長跑運動員多。
水分的補充 :
至於水分的補充也是相當重要的,當人體水分流 失到一定數值時,汗液和皮膚 的血流量將會減少,人體體溫會提高,以防止脫水。因此即使部份的脫水,亦會傷害身體的機能。當人體 流失4-5%的水分時, 會降低20-30%的工作能力,當流失10%時,就會引起身體 機能的衰竭。因此,「補充水分」來維 持運動前與運動後的體重是相 當重要的。有些人可能會將口渴 ,當做人體水分需求的指標,這 是非常不可靠的,最保險的檢查 方式是用體重來測量或由尿液的顏色來判斷,當減輕1磅的體重相當於流失2杯的水分,暗黃色的尿液即表示已經脫水了,因此建議在運動中應隨時補充水分,每隔15分至20分補充150一250毫升的水分,不必等到口渴時再喝。一 天的水分攝取,應維持每公斤體 重補充30一35C.C的水份。
維生素與礦物質 :
有些人可能認為應額外再補充維生素與礦物質,如維生素B1、 B2是產生能量的輔?; 葉酸、維生素B12有形成紅血球 攜帶氧的功能;維生素C促進膠 原形成,可增進癒合力;維生 素A可以保護表皮,促進骨骸的正常生長;維生素D為神經傳導物質 、肌肉正常生理必需物質;鐵質可 以攜帶氧氣及傳遞熱能,是形成血 紅素的主要成分等,但針對這一點學者研究發現,卻出乎他們的意料 之外,結果顯示維生素與礦物質的 需要量並不需另外補充,只需攝取與正常人相同的量就足夠。
三餐定時定量均衡攝取營養:
運動員於日常訓練時, 依個人訓練項目不同,攝取不同需求 的營重量,一般的運動者則與正常人相同。二者的飲食原則應均衡攝取六 大類食物,養成三餐定時定量,且於 運動時隨時補充水分,以維持身體機能。
※轉摘自國泰醫院營養師林奕君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