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运动伤害的原因可分为运动者本身及场地或后备的缺陷兩大主因。在运动者方面,热身不足、运动技巧错误、训練过量、身心狀况不佳、过度紧张等都可能造成运动伤害。运动场地有坑洞、设备不良、护具不足或意外事件也都可能造成运动伤害。
「预防重于治療」,对运动伤害是十分正确的。因此在运动时,尤其是比赛时,常希望有超水平的演出而发生意外。有些运动员为了成绩,过度训練或是为了胜利,而有太大的压力,有意无意的犯规,都会造成运动伤害。另外,场地设备不好,如棒球、足球场凹凸不平,很容易造成踝关节扭伤或是膝韧带断裂。一般而言下肢的运动伤害较上肢多。篮球、足球、橄榄球最常見的伤害是挫伤、瘀青、足踝扭伤、膝韧带扭伤断裂和半月软骨破裂等。
游泳则以肩关节肌腱炎居多,下肢的伤害很少。短跑、跳欄常見大腿肌肉拉伤。长跑、马拉松在台湾较易发生中暑及抽筋。直接的碰撞,则可能造成指骨骨折、锁骨骨折或前臂骨折。当发生运动伤害时,应立即处理。
处理的顺序为:保护(Protection)、休息(Rest)、冰敷(Icing)、压迫(Compression)及抬高(Elevation)。保护是不要引发再次伤害,休息是为了减少疼痛、出血、肿胀并防止伤势惡化。压迫及抬高也都有上述的效果。冰敷则尚有止痛效果。挫伤、瘀青、轻度肌肉拉伤和韧带扭伤,经由上述处理方式并在适当的復健治療后,都可在短期内痊愈。
但若是严重的肌肉拉伤(断裂)、韧带扭伤(断裂)、骨折,则必须由专科医师手术治療。另外当肌肉抽筋时,必须马上休息、按摩,使肌肉慢慢放松。千万不可以用力踢足底,以防跟腱断裂。运动伤害治療的目的是要让运动员可回復到原來的运动水平,或为兴趣娱樂,或为奖牌、荣誉,可继续运动。若为了运动伤害而断绝往后的运动生涯,则是最不樂見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