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健道训练体系资料分享:
人们从青春期末期直到死亡,都以相同的方式、同样的步调生活。从不自问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年龄。从不考量死亡的必然性,因为他们喜欢无视死亡。相反的,他们追逐理想,觊觎新鲜事物及服务。
若说世间有超越自然,时间停滞之地,那便是拉斯维加斯了。它建在无水的不毛之地,唯有炙阳当空。游客纵乐于永具凉意、昏暗喧嚣的酒店赌场。古埃及、文艺复兴时的威尼斯、十九世纪末巴黎式样的摩天高楼鳞次栉比。这里坐落着新基因医学学会( Cenegenics Medical Institute), 我来到这座拼接之城,探寻该学会所倡导的“世上最大规模年龄调控实践”是否能颠覆人类生物学定律。但首先我得找到它的确切位置,虽然本以为这座据说像白宫一样的建筑很好找,而出租车司机费了一番功夫才在内华达沙漠中蔓延的多排白宫式建筑中到达我要去的白宫。
拉斯维加斯的悖论体现在,虽然此地的建筑风格及其代表年代迥异。但还具有显著的一致性。它的居民们也拥有相似性,即晒得棕褐色的皮肤及说话语气,无论男女无论收入,从旅店服务员到赌场老板,大多数人的眉毛被拔掉,剪掉或打蜡,使其看起来妥帖;小巧的鼻子上没有肿块和凸起。 总之,看不出年轻或年长,这是不老的,这是反老的。
反老(Amortality)是我根据现今生命不老现象快速发展的趋势所创造的词语。这是世上许多人的生活状态,是在拉斯维加斯这座缺乏历史及里程碑的城市中所伸展出的准则,是人们经年来的期望。在走向成熟前,青春常是溺爱的终结期,是最后可以纵情欢呼的日子,生命中的每个里程都参照着一系列的文化型坐标:从幼年、少年、青年、壮年、到退休,黄金年代渐逝。但随着寿命的延长(发达国家的人均寿命较20世纪初提高了30岁),年龄开始被淡化了。若你对这点表示怀疑,想想回答如下问题是否有难度:生育的最佳年龄是何时?与伴侣开始安定生活的最佳年龄是何时?该何时退休?何为中年女性的年龄定位,是40、50还是60岁?这些有区别吗?
年龄的意义正在淡化,一些视觉的证据变得不再真实可信。儿童们打扮得像不良成年。他们的父母厮混于街头混混及吊儿郎当的人群中。越来越多的道林·格雷们(王尔德作品中的主人公,出卖灵魂而保留自己的美貌——译注)靠着健身、饮食及美容整形得以永葆青春,而同样靠这些步骤,恣肆的青少年们千人一律地早熟着。
适合某年龄段的行为准则曾被父母及老师、教堂和社会一遍遍的念叨着,但如今却已不再当道。而我们并未丧失信仰,只是改变了信仰,转而信奉科学家及名人。好莱坞是反老的大本营。音乐界也在其中推波助澜。米克·贾格(滚石乐队主唱——译注)在66岁时评论道:“我认为人们应该勇往直前,做自己想做的事。”他大概忘了自己在1975年5月说过的话,他那时说与其在45岁后还唱着《Satisfaction》这首歌,还不如早点死去。
做自己喜欢的事大概包括像麦当娜那样在49或50岁时收养孩子,像埃尔顿·约翰那样在62岁时初次当爹,像休·赫夫纳(《花花公子》的创刊人——译注)那样准备迎娶比自己小60岁的新娘,又或者,像米克·贾格自己,颠覆婚姻与单身的传统秩序。这些都是反老的选择。但反老并不总是青春期无限延长的代名词。梅丽尔·斯特里普代表着另一种意义上的涌上,一种真正的不老状态。伍迪·艾伦亦显示出经典意义的反老,不管是工作还是私生活都充斥着消遣娱乐,他从不休息,过去的40年中有37年至少每年拍一部电影,并定期与爵士乐队一起表演。正如他接受采访时所说:“当你担心笑话,担心服装,担心假发,担心外景地和每日琐事时,你不会担心死亡及人生苦短。”
反老的确切特征是:人们从青春期末期直到死亡,都以相同的方式、同样的步调生活;做相似的事,消费相似的东西。他们几乎从不自问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年龄,因为这无关紧要。他们在生活中从不考量死亡的必然性,因为他们喜欢无视死亡。相反的,他们追逐理想,觊觎新鲜事物及服务。反老者认为所有的可能性都是开放的。他们选择推迟退休,不仅因为必须;美国退休者协会将其名称缩称为AARP,因为许多年龄上符合退休的人士仍然在工作。他们还推迟了生育年龄,并往往靠生殖治疗实现生育。
作为繁盛的副产物,反老影响着包括社会经济领域及从青年到老年的行为。但反老者年龄增长并不意味着“变老”,他们变得更显眼。考虑到世界人口年龄布局,扭转“变老”这一传统不见得必定是坏事。到2050年,全球60岁以上人口将超过五分之一,而在美国,60岁以上人群更是将占到27%。这些反老者保持着活力,若导向正确,能有助于减缓预期劳动力短缺及庞大医保支出问题,但反老并非毫无风险,这些人有一个危险的习惯,相信科学可以使其远离衰老,相信若一系列允诺反老的产品和方案失败后,最低限度,他们能自主选择死亡的时间和方式。
反老过程实现了减低或中和生命中的诸多威胁,但其中最大的威胁——衰老,已被证明是难以克服的。1961年,微生物学家雷纳德·海弗利克(LeonardHayflick)发现了令人沮丧的现象,大多数人体细胞的分裂次数有限,所以说即使人的一生未染任何疾病,也会因细胞停止分裂而死亡。虽然人均寿命始终在增长(发达国家的人均寿命每十年增加2-5岁),但雷纳德预计,上述现象将把人的寿命上限限制在约120岁。
但这并未阻止反老者追寻长生的脚步。有一家雄心勃勃的专科医疗机构承诺将做到这点,拉斯维加斯就是它的大本营之一。
生命,并非我们所知
80%的患者都出于探寻生命的目的到此。杰弗里·莱夫(Jeffry Life 他原名如此)医生是新闻宣传中的名人,身着短裤和无袖背心,就像当下纽约格林尼治村的流行式样。他面相显老,但是体态轻盈。正如广告中说的“70岁仍依旧健壮,生日快乐,莱夫先生!”直到最后我才遇到莱夫本人,他穿着西装正在巡诊,显不出多少身材,但可以看出紧绷的肌肉。
新基因医学学会将其所从事的项目描述为“独一无二的营养、锻炼及激素优化平衡组合。”,这听起来适用于任何人,所以我当了一回试验品,那天我在这诊所里做了详细的血液、扫描及其他检测,共计花费3400美元(咨询费免费)。结果显示,49岁的我身体情况良好,但达不到诊所流行用语“最优”标准。负责我的医生同样肌肉发达,名叫杰弗瑞·里克。他说,想要达到“最优”,必须进行激烈运动来减掉5到7公斤体重。我的身体质量指数为19,接近正常值的下限,一项扫描显示,虽然外表看不见我的内脏脂肪,但其对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胆固醇都有不良影响。
同时,里克建议我服用两种类固醇激素,DHEA和睾酮,它们分别为丸剂和乳脂类。他在随后的邮件中写道:“我们将监控雄激素治疗的任何副作用,如皮肤的痤疮和多油,以及声音低沉。”与睾酮类似的性激素雌二醇能提高我的骨密度,里克继续写道:"若经过综合评价显示你有成年型生长激素缺乏症,我们将考虑采用第三种生长激素。”
上述建议源自这样一种观点,即通过补充激素能使我们返回到拥有青春活力的“自然”状态,就好似衰老是违反自然规律一般。这些诱人的说辞说服了前来就诊者签下协议,进行下一步咨询,并接受通常需花费月均1000美元的补充剂消费。
来到此地的人们往往体形不佳,对该项目极为信任,不光是支付诊金,这份信任使他们很好的接受了自己或许缺乏某些机能物质的说辞,从此拒绝垃圾食品,全心投入健身房,这些自然见效明显。但还有一个原因导致了惊人的效果,正如为何前东德运动员能豪夺众多奥运金牌,此地的就诊者们定期服用睾酮及其他类固醇,促进了其肌肉增长。但服用睾酮也会导致出现精子减少、高胆固醇、睾丸萎缩、保水性下降、皮肤变差等现象。(我最终谢绝了里克医生提出的治疗方案。)
在生长激素补充剂的使用方面,监管仍不到位。1990年,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期刊上的研究指出,一群61岁及以上的男性服用补充剂后效果喜人,增加了纯肌肉块,并无明显副作用。但正如文章作者丹尼尔·路德曼注释的那样,这仅是一项短期的小实验,但这一谨慎的科学告诫却注定被忽视了,该研究成果如今被生长激素补充剂销售广告铺天盖地的引用着。
2003年,新英格兰医学期刊又关注了这一课题,而此次的结果并不那么振奋人心。生长激素被发现虽改变了机体结构但并未改善机体功能。有一种观点认为,生长激素会增加癌症的发生率,文章写道,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及较高的生长激素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并未证实由后者引起,但需更加关注老年男性服用生长激素的情况。”那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多去健身房吧,既有益又便宜。”
生理至上
目前所知,只有一种方法可以延长寿命,即控制热量,且该法仅进行了动物实验,并未在人体得到证实。红葡萄中所含的白藜芦醇能模拟控制热量的功效且不需真正忌口,无怪人们对此趋之若鹜。大卫·辛克莱尔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现在哈佛就职,是研究白藜芦醇的先驱,此物能激活可调节新陈代谢的乙酰化酶。2008年,辛克莱尔把用自己名字命名的制药公司以7.2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葛兰素史克。但因造成癌症病人的肾脏损伤,出于健康考量,去年针对一种白藜芦醇药物的二期临床实验已被停止。而其他两种物质的研究仍在继续。
这些可能的青春不老药存在一个隐患,它们或会造成患者死亡,这样一来,便真的停止了衰老。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末端的DNA重复序列(即端粒)会缩短,通过研究发现,端粒酶可以延长端粒,从而使细胞“不朽”,该发现具有广阔的前景。去年11月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研究显示,限制小鼠产生端粒酶后,小鼠飞速衰老,但要是端粒酶水平恢复,则会重返青春。位于内华达州的塞拉生物科学公司专门从事端粒酶的研究,该公司的乔·考奈尔在邮件中指出:若端粒酶用量过高“会对人体产生有毒副作用,在进行临床预实验之前需要在药物化学方面继续研究。”同时,白藜芦醇及端粒酶已被以较低的剂量应用于营养补充剂中。TA-65便是一种功能食物,生产商网站将其描述为“具有激活端粒酶的功效,不仅能延长细胞寿命,还能提高生活质量。”考奈尔表示;“但比起我们曾讨论过的其他化学物质,TS-65的功效很低。”我问道,那为何塞拉公司的创始人比尔·安德鲁和一位著名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家会支持TS-65这一产品呢?考奈尔回答道:“聊胜于无嘛。”
宛若年轻
我朋友发现,澳洲出售着一种保险杠贴纸,上面写着:我拒绝变老。这类标语曾被视作挖苦及讽刺,但如今成为了反老的使命陈词。拒绝思索年龄及死亡是反老者的明确想法,某种程度上会带来了积极效果。心理学家及老年医学家罗伯特·巴特勒在其新书《长寿处方》(TheLongevity Prescription)中写道:“严格来讲,寿命以数字测量,它是我们生命时间中的日周月年的数字积累。然而,衰老,或更准确的说,它的相反面,即保持青春,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反抗测量的思想状态。”
并非老生常谈,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艾伦·朗格在1979年便证实了这一点。她设计了一项实验,用于探究人们在多大程度上认为自己年轻或年老。本实验过程首先翻修了位于新英格兰的一处独立宾馆,家具及陈设都按1959年的风格布置,冰箱里装着20年前即有的食物。受试者为70到80岁的老者,他们被告知不要将此情景仅视为怀旧,而要假装这是一次时光旅行,真正返回了到20年前。
这种伪装被证明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实验对照组人员来自相同的年龄段,在受试组离开后进入宾馆。与其仅有一处不同的是,对照组人员被告知他们可将试验仅当作在此地追忆往昔。一周后,两组人员的机体及认知力都有了提高,但时光旅行组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
此结果可以用来解释太阳城荫山社区(Shadow Hills)的居民流露出的无比幸福感。该社区位于加州柯契拉山谷(Coachella Valley),成员都是“55岁以上的活力成年人”,在这里,退休已不再是停止工作,而意味着聚集活力的一长连串活动。
1960年,建筑业大亨戴尔·韦伯在亚利桑那州兴建了第一座太阳城社区。他在1962年接受时代周刊封面故事采访时回忆道:“一个老朋友在我面前泪流满面,感谢我建了这座太阳城,他说将在这儿度过余生最快活的40年。”韦伯于1974年去世,但他的太阳城仍在,现在全美分布着50多座太阳城。荫山社区属于最新一代的太阳城,建于2004年。灿烂的阳光,蔚蓝的天空,街道上铺着完美的红色碎石,驾驶于此地,你会恍惚觉得误闯入好莱坞摄影地。高尔夫球车沿着笔直的大路开去,路远处的热霾中有身影隐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