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12 北京隽体苏苏老师苏苏belle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伐魏,统率大军,壮志在胸,计划周密,可惜壮志难酬,抱憾辞世。同样在运动里,精心策划一次球赛,或是集体户外爬山活动,本是为了培养运动习惯,享受运动的快乐,可是总会有几个意外受伤的,这种意外是正常现象,还是哪里不够科学,安排的不合理?
一般有几种这样的情况:
一、仅以某项喜爱的运动代替整体健身。例如,有人喜欢打篮球,喜欢踢足球,或是网球之类的项目,平日里很少做拉伸,放送,基础体能的储备,身体灵活性,柔韧性,平衡性的训练等,于是在这些对抗性的运动中,由于气温偏凉,不注重准备活动,热身等环节,上来就很激进,在于他人的碰撞中就会扭伤,崴脚,甚至骨折,跟腱断裂等。切莫“好久不吃饭,吃就吃大餐”,合理的逻辑是,玩这些运动项目,平日里是必须要有匹配基础的体能训练的,尽管不是专业运动员,普通大众也需要,而且是严重需要的,医院里有很多“非职业选手,职业损伤”的现象,普通人群的基础体能更差,不做基本储备直接参加运动损伤的概率更高。
二、运动兴奋后的乐极生悲。运动中一定要有量的把握和控制,不可以“贪练”除了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之外,头脑里一定要有量的概念。普通大众人群一般一次运动时间在1到1.5小时内比较合理,在没有专业教练的指导下,自己更要时刻跟自己的身体对话,有时候疲劳感就是最直接的信号,或是佩戴心率表随时监控心率,当超过最大心率计算值220-年龄,或是濒临最大心率,或是超过最大心率的85%的时候,人会出现恶心,头晕,运动能力明显下降的现象,这个时候一定要停下来。每年都有,运动兴奋导致的乐极生悲。例如:本来已经打了几场球了,由于贪玩,继续上场,结果体力不支导致受伤。还有,一些人集体运动后非常兴奋,或为赢了比赛而庆祝,聚会喝酒,本是已经疲劳的身体,再加上大量饮酒,有人突发心脏病死在酒桌上。
三、和年龄有关或无关的体能因素。一个人健康的评估有生理年龄和机体年龄。生理年龄就是根据我们的出生年月日累计的自然年龄,机体年龄是根据一个人的身体指标健康程度测试,最终评估所对应的年龄。可能20多岁的办公室白领,看着年轻,但是由于缺乏运动而手无缚鸡之力,虽然他们20多岁,但体能就是40岁的状态。与此相反,一个多年都坚持运动的中年人,身体素质可能和年轻人一样棒。由于年龄和身体实际能力的差异,导致体弱的年轻人在没有准确评估自身体力的情况下,盲目参与运动,导致受伤。
总结起来,预防运动损伤的方法是在运动中:一切从身体实际出发,循序渐进的方式,不急不缓的进行,科学,全面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