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健道训练体系资料分享:
李国平(右)向青少年介绍运动受伤知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运动越来越多地占据了都市人的业余生活。今天,运动已经成了都市人重要的休闲娱乐方式之一,甚至对于很多人来说,运动已经成为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然而不能回避的是,随着体育运动的增加,运动受伤也越来越多地困扰着运动者。
运动受伤的分类
运动受伤,顾名思义,与运动有关的受伤就是运动受伤了。有一些是百姓常见的,比如骨头、肌腱、韧带的损伤;还有一些是百姓不常见的,比如运动性哮喘、运动性贫血、运动性血尿。运动受伤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如果深究,里面的学问也大得很。在对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所长、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医院院长李国平的访问中,他系统地介绍了运动损伤的分类。
运动受伤主要分为两大类:运动损伤和运动疾病。李国平说:“一般外科系统的受伤属于运动损伤,比如骨头的问题、肌腱的问题等等。而运动性的哮喘、贫血、心脏病都属于运动疾病。”运动损伤中有些极端情况已经由于各种新闻媒体的报道而为人们所熟知。前段时间体操运动员王燕在上海比赛,下杠时腿碰了杠,导致头部着地,伤了颈椎。同样,运动疾病也有极端情况,比如运动性猝死。李国平介绍说:“一个长跑下来,心脏突然不行了。这类患者往往有家族疾病史,比如高血压史、先天性脑血管疾病史。由于运动的刺激导致疾病的发作。”具李国平介绍,在两类受伤中,运动损伤占了70%~80%,运动疾病占了15%~20%,还有一些是其他情况。
在我们对一般运动者的采访结果中,也证实了李国平的说法。在对10位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同学的随机采访中,8名同学有过不同程度的运动受伤的经历,而且全部为运动损伤。运动受伤也与项目有关,在采访中,5名同学主要因球类而受伤,经常是因为在跑动、争抢中,与其他同学发生身体接触而受伤;另外3名同学主要是因田径而受伤,经常是因为不正确的运动姿势或事先没有做好准备活动而受伤。“对于对抗剧烈的运动,比如摔跤、跆拳道包括足球等运动,运动损伤出现的可能性比较大;对于耐力项目,既有疲劳性的损伤,又有一些疾病——大量运动之后运动者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感染。”李国平说。
新运动项目的风险
传统项目的运动风险有些尚不为人所熟知,也就谈不上预防。比如在打羽毛球前,如果不注意之前的拉伸准备,很多人会发生跟腱的断裂,可是很少有人在打羽毛球前想到这种百姓喜闻乐见的运动形式会带来跟腱断裂的严重伤害。“这些是由于运动者的整体素质和运动的特点相矛盾,作了一个高难动作,你的身体还没有到那个水平。”李国平说。
时下,越来越多的新兴项目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而新的伤害也接踵而至。“有些运动本身就带有风险,比如滑雪和网球。”李国平说,“初级道摔一下无所谓,如果是高台滑雪,骨头、韧带断裂就很常见了。以我的经验,老百姓滑雪造成的前叉韧带断裂最高,比专业运动员还要高。”对于网球来讲,虽然没有滑雪那样极端的风险,但是因为拍形掌握不好,球拍选用不当,拍弦拉力过大造成的网球肘也越来越困扰着初学者。
期待运动损伤治疗的专业化
青春期的青少年,常常会感到膝盖疼痛。“这是因为在某个时期,青少年骨骼生长很快,肌腱的生长相对较慢,这时候如果进行大运动量运动,就会因膝盖拉力很大造成疼痛。一般18岁一过,这个现象就不见了,因此也不需要特别去治疗。”李国平解释说。
然而即便是一些三甲医院的医生,也不一定熟悉运动伤害的治疗。李国平介绍说:“有时候同样一个摔伤,一些医生诊断后说,不得了,要开刀,手术费要10万快。辗转到体育医院来,我们的专家一看,回去练练肌肉就行了。患者也不满——我是急救车送来的,一分钱不花,回去锻炼一下就好了?但是练了一周之后发现症状的确缓解了。”
“5·12”汶川地震后,由于背负沉重设备长距离跋涉,有位赴灾区报道的记者回来后膝盖疼痛难忍。去各大医院诊断,无一例外的被告知没有查出问题。后来通过熟人找到李国平,他发现是很简单的劳损,经过一段时间的保守治疗就痊愈了。李国平说,现在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综合性医院需要有处理运动损伤的专业人才,而运动场所和学校体育教研组最好也配有运动防护师。
正确对待运动与受伤
李国平建议运动者在运动过程中要量力而行、因人而异。比如游泳是一种非常好的运动,由于水的浮力抵消一部分重力作用,运动者的负担会降低很多。但是对于一般爱好者,就不要苛求自己掌握难度较高的蝶泳,因为它对运动者的腰腹力量要求很高,运动不当很容易造成腰部受伤。再如现在很多中老年人喜欢爬山,李国平说:“登山对心脏有好处,但是对于超过50岁的人来说,不适于爬太高的山,爬山次数也不宜过多。因为这会对膝关节损伤很大。到了这个年龄,膝盖要省着用了,否则很多中老年人都会患上髌骨软骨病。”
如今,各方正在酝酿一种名为“运动处方”的运动指导方式,根据年龄、身体状况、工作性质等影响因素来确定每个人的运动项目和运动量。运动处方可以用于病人的恢复,即在开具药品处方的同时开具运动处方帮助其治疗;当然运动处方也可以应用于健康人的保健。
在对青少年的访问中,6名同学表示运动受伤“多多少少”会影响将来身体机能,另外4名同学则认为,“即使受了如骨折那样较严重的伤,只要及时到医院治疗,对将来身体机能的影响也不会很大”。
李国平说,这种认识既对也不对。对的方面是,即使是急性的损伤,如果得到即时恰当的医治,不会造成永久性后果,至少不会对未来的就职、承担家庭责任方面造成影响。但是某些高难动作造成的损伤转化成慢性劳损的确会对将来的生活造成不良影响。有些年轻人从年龄上讲远没有到机体劳损的程度,但是由于小伤没有得到重视、没有即时治疗,小伤变成了长期困扰他们的问题。有的时候,“小病大养、轻伤重治”的理念应该在年轻人中推广。
防止运动受伤对人的危害,首先是预防。除了不过分追求输赢、运动量和高难度动作之外,李国平还提出要注意正式运动之前的准备运动和之后的整理运动,一般都应为5~10分钟为宜。另外还有对场地的考察、护具的佩戴等等,都应该得到重视。
一旦不慎受伤,除了即时向医生寻求帮助之外,李国平还提出了一个“RICE处理法”。RICE是4种方法的英文词首字母缩写,休息(rest)、冰敷(ice)、加压(compression)和抬高(elevation)。在医生没有到来之前,很多急性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拉伤、扭伤,或者其它瘀肿性的损伤都可以用此方法紧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