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猝死,是个伪命题!
猝死,世界卫生组织 定义: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身体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一般认为发病到死亡的时间在1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之内。我国约每年有180万人猝死,平均每分钟3到4人因猝死死亡。
看看猝死的关键词,貌似健康,短时间内,突然死亡。
猝死的原因在哪里?在关键词可以清楚分析,“貌似健康”这个委婉又暧昧的“貌似”是罪恶之源,也就是在猝死之前,健康已经出了隐患。
医学上猝死分为:心源性猝死,非心源性猝死
一、心源性猝死,占75%。由于心脏原因导致突然死亡,患者既往有心脏病或无心脏病史。
1、常见心脏病。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这些病都是导致瞬间心肌缺血,造成心脏骤停。
2、其他心脏病。
一类是:器质性心脏病,如心肌炎,肺心病,风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
另一类是:非器质性心脏病,心肌离子通道缺陷性疾病,例如brugada综合症,qt间综合症,马方综合症,致 心率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综合症等,这类患者大多由于基因缺陷造成离子通道异常,多于家族和遗传有关。 这类患者的心脏没有直观的形态和结构异常,故不属于器质性心脏病,只有用分子生物学的手段才能查出,多数患者在30岁前后就因此猝死,因为心脏搏动是由于血清离子进出心肌细胞膜内外造成,一旦离子通道异常,就会出现恶性心律失常或心博骤停。
运动在哪个环节起作用?解读以上文字,预防心源性猝死,可以通过合理,科学的运动减少肥胖,三高等原因导致的心脏病是关键,运动恰恰在预防心脏病上起到积极作用。而基因上的缺陷和家族遗传导致的猝死,是一条不归路,很难阻止和挽救,上帝叫他们去,谁也拦不住。
二、非心源性猝死,占25%
临床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包括肺梗死,支气管哮喘,急性脑血管病(如脑出血)急性出血坏血性胰腺炎,主动脉夹层,严重的电解质紊乱等导致猝死。
分析一下数据和概率,心源性猝死占75%,而冠心病占据心源性猝死的90%以上,所以预防冠心病是降低猝死概率的主要方式。
冠心病的主要罪犯是“冠脉斑块”,是存在于动脉血管壁上的脂肪团,这个脂肪团就是血管内的“不定时炸弹”,一旦斑块破裂,就会导致心脏缺血。因此,防止斑块这个炸弹形成是源头。
怎么预防?运动是救星还是推手?
1、科学的运动,饮食,防止三高发生。可以减少斑块炸弹在血管内形成。但是,现代生活,仍然有很多人缺乏运动,暴饮暴食,三高频发,于是就在自己的血管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埋下炸弹,一旦爆发,就是猝死。
2、良好的作息,摒弃不好习惯。熬夜,黑白颠倒,大量吸烟,都会种下炸弹,但是,很多人处于疲于奔命的加班熬夜状态,靠吸烟来环节焦虑情绪,这样的人,并不少见。
3、了解医学常识,学习急救技能。如果体检显示斑块炸弹已经形成,不可逆流,那就要服用药物控制,随身携带阿斯匹林等急救药物,一旦突发尽快就医,家人学习心率复苏急救技能。在我国,大众心肺复苏技能十分匮乏,据有关文献统计,40%的心博骤停没有被发现或发生在睡眠中,72%-80%的猝死发生在医院外,不能在有效抢救时间内进行心率复苏,错过救助也是猝死不能挽救的原因。
最后我想问:猝死和运动有毛关系?我要为运动昭雪!
就是因为某某在跑马拉松的时候猝死途中,就是因为某某老总在打羽毛球的时候猝死,就是因为某某人死在健身房里猝死,就是某某在骑自行车的时候猝死,就是因为他们猝死的时候在运动,所以大家绑架了“运动”两个字,把运动和猝死活生生的绑在一起,甚至因为运动,所以猝死,这是强盗逻辑。是因为他们熬夜了没有休息好就运动;是因为他们运动过量导致电解质缺乏猝死;是因为他们本是就有心脏病,他们自己不知道,不重视;是因为他们年轻,过度自信,不断挥霍自己的身体健康去换取金钱;是因为他们苦苦努力想要升职,是因为他们打着前30年拼命赚钱,打算40岁退休颐养天年的主意,不重视运动,不健康饮食,所以向催命鬼那样把自己搞死了。如果在睡眠中猝死,就赖不上运动了,或是给自己找个借口,担心猝死而不去运动,其实本质的心理是懒惰的。
尽管我们大家早晚都会死,但是几乎没有人愿意以这种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猝死,sudden death,“猝”,时间短,来不及说再见,本可以有大好时光去奋斗,去实现梦想。众多猝死者让我们痛定思痛,人的一生,本是一次长跑,经历过程看风景,不要非压缩成短跑,慢下来会更好,命如品茶,越慢越香。运动就是让我们慢下来,体验快乐健康的人生。
2016-10-08 北京隽体苏苏老师苏苏bel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