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2017-01-17 北京隽体苏苏苏苏belle
2016年的夏天,我在工作室丽都店和一位久违的h朋友聊天,见面寒暄,聊生活,聊工作。 h是一位高尔夫球教练,在深圳一家球场里有自己独立的教学工作室,做的有声有色。团队越做越大,h也把自己曾经的一个w队友招聘来教高尔夫,这位w队友这么多年的比赛成绩都没有他好,打职业比赛的技术能力和年龄都不能再和年轻运动员比了,后退队回老家和父亲经营家族生意,但是觉得很无趣,能够出来和他再次拿起球杆做教练,是非常开心的一件事。在深圳那座城市,做高尔夫球教练是美好的职业,一年四季都有绿色,教球、下场打球,不像北京进了11月球场就封场,而且收入也是比较可观的。
但是,这样好的开始,并没有延续多久。w队友在h的工作室,积累了稳定的客户群,球技也教的很好,一切都很顺风顺水的时候,心理长草了。另外一家球场的经营者挖走了w,h百思不得其解,说他对待w就像兄弟,接他来深圳,给他安排住的地方,提供工作机会,分配给他教学客户,收入也很稳定,为什么转身就投靠他人去了?
于是,我开始慢慢帮他分析:
一、当人梦想的火焰被再次点燃,就是动摇的时刻。挖走w的人,看到了他“心理的缺口”,这个缺口是,w一直都认为自己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选手。尽管在队里训练那么多年,也经历过大大小小的很多比赛,成绩都很靠后,但是他依然坚信,自己是可以成功的。运动队里,优胜劣汰的残酷性比任何其他竞争都更现实,更激烈,更赤裸裸,也更公平,you can you up,在运动队里,成绩不好的运动员,接受到的鼓励很少,几乎被认同感始终都是缺失状态,即使他的明明知道自己成绩不太好,后起之秀有很多,但是他心中的梦想火苗始终没有熄灭。挖他的人,承诺他支持他再次参加比赛,重燃了他的激情,这种被看重的,被器重的感觉,足足的填补了他心理的缺口,他可以展望到自己的未来,而在这里只是一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球。
二、不是所有的梦想都能复燃。w根本不顾h的挽留,停止了在h这里的工作,去追寻梦想了。可是,重燃他梦想的人是个big忽悠,支持h打了两次比赛后(当然也是见不到成绩的)就劝还是老老实实做教练吧,h又一次经历“从零开始”在那里重抄旧业,做回教练,但是薪金待遇各方面都不如从前。又是梦一场,又是一场空,w自悔遇人不淑,轻信他人,但是出于男人的自尊心又不好意思再回到h的球场。
我们是永不放弃自己的梦想,还是知难而退?这盘棋该怎么下?
一、梦想从来都是植根于内心的火种,动力来于自我而非他人。我们的自信发展到最成熟的阶段是源于自己,这是要建立在充分了解自己,能够理性的,客观的评估自己的情况下,这样自信就不会来的那么盲目和虚无,也不太依赖于他人的评价,打击或是鼓励。我们往往都是在自我首先混乱的情况下,突然遇见一个很会捋乱麻的人,此人若是心存善念,就是你的贵人,此人若是图谋不轨,就是来和稀泥的,或者让你误入歧途。
修炼内心平静是一门重要的功课,心堤在平,不再高。心境如一碗水,端平了就没有缺口,不倾斜的时候承载能力最强。人在静的时候,就会更好的评估自己。
二、接纳自己的不成功,温柔对待自己。梦想的枝桠在触碰中历炼,每一次交手都是成长的过程。自信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一株橄榄树,努力向外界伸出自己的橄榄枝。但是,我们必须明确,不是所有的橄榄枝都会迎来温暖的手,很多的触碰都是感受体验的,与成功无缘的。回想一下,我们每个人小时候都尝试过学习很多东西,乐器、画画、书法或者参加很多运动项目,多数人是为了丰富自己,少数人学出了名堂。为什么我们容易理解小时候的行为,原谅自己能不足,却不肯放过长大后的自己?我们常常误入这样的思维定律:今生我必须成功,不出人头地就是白活了!因为一句话,就轻易否定自己的半辈子。成功很耀眼,可以赢得很多掌声,我们没有获得成功的努力从来都得不到认可,得不到鼓励,因此缺乏面对失败的勇气,那让人很难看,很没面子,那种感受很痛苦,所以就更想证明自己,甚至穷极一生来证明自己。
后来,我们终于明白,活着无需证明什么,善待自己,满世界都是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