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健道训练体系资料分享:
当我们还在死记硬背肌肉的起止点和主动性动作时,西方人是在思考肌肉在关节链中的功能性。当我们开始重视康复训练的科学性,他们已经把更多注意力放在了pre-rehabilitation,和运动受伤预防。当我们只可以看自己的优酷时,人家还可以看YouTube,当我们的教授喜欢把他们的东西强加于我们的时候,人家是让学生自己创造(比如训练动作的思考和分析)
如果你认为这是由于我们的发展比他们慢一拍而已,那么很抱歉的告诉这个现象不仅仅是慢还有意识问题- 什么意识?!!- 一种我们特有的意识。(中国意识)
好,今天我们讨论下关于臀中肌和臀小肌在解剖学和运动中的功能以及在功能性缺乏下的影响。我个人认为这是个很好的话题去剖析臀中肌和臀小肌的角色在它普通功能以及髋部稳定的作用,对于这两块肌肉,国际上喜欢称知Gluteus Medius,总所周知,臀中肌的起止点是在(origin 髂骨外缘, 止点insertion: 股骨大转子外缘) , 臀小肌(origin 髂骨外侧表面,止点 insertion: 股骨大转子的前侧)/ 不可能很精确,我不是解剖学家,抱歉。
在功能上, 这两者都有髋部内旋和外展的作用, 在动态的运动中,这两者有拒抗髋内收的影响(我们学体育的,需要理解肌肉在动作中的各自拒抗性。)我们可以思考下内收肌群和臀外展肌在跑步下的协调作用,由于它们之间的张力,骨盆的动态稳定提升(我们建筑中桥梁的钢线作用不也是有这样设计理念么)另外,当髋部是在屈曲姿态时,其臀中肌群也可以扮演髋外旋的角色。(是转身控制的重要肌群)
功能性缺乏
你可以根据第二张照片做进一步理解,如果右侧臀中肌群非常虚弱,那么它将在功能上会有限制性或者说是缺乏,比如我们在行走和跑步时会有单腿支撑的状态,比如当右腿支撑的话,骨盆会有左侧下垂的现象(想想那些扭腰走路的)除此之外,一些运动员或许看上去骨盆在静态的时候,中立位控制的很好,但是在负荷下做膝屈和髋屈的同时,其腿会有内收和内旋的嫌疑。(做一个overhead squat 评估看看)
臀中肌群经常被忽略,我们况且也不用说那些普通的健身爱好者对它的重视度。就连专业运动员做这方面的专项训练也是在近两年才开始的,试着思考一下,如果骨盆带都没有稳定,你的协调性能控制好么? 那么你在做增强式训练,敏捷性训练,速度及爆发力训练中将会有很大的障碍并且导致受伤!!从力学中分析,它也会导致一系列机械化的不利性。在运动中会浪费很多功率,从而影响了运动表现,长期化的力学不利性会影响到姿态肌肉不平衡。从运动医学中看,髂筋束摩擦症,髌骨错位,脚踝外翻(扁平足嫌疑)的出现频率很高-或者你也可以称之为旋前变性综合征。
臀中肌群的功能性评估
单腿定位性站立:就像图3中所示,受测者站在1块15公分厚的木板上,然后假想下一条水平直线联结他两处的髂前上棘的,然后再联想下一条矢状面的纵形线已股骨为标准。单腿站立20秒来测量( 察看角度的变化/ 这条水平线和纵轴线之间)如果小于85 度那么就意味着臀中肌群无力)照片中的这个家伙就是很不到位,当然如果大于95度,那么内收肌群,股薄肌和股内侧肌的薄弱也要重视
弓子步行走:有必要在动态时检查是否有髋部内旋的现状+脚踝外翻(尤其是在膝屈状态下,适用于运动员和高级体适能训练者)
单腿站立加直手半蹲举:这是套动态的测试法(是难度增加评估法,你可以使用与运动员)
做单腿的支撑+ 上肢 overhead- 两手伸增加力臂和姿态的改变(迫使中心的改变, 不要做全蹲,毕竟这些测试是在强调功能性)
对于核心肌肉在骨盆带的控制,这也是不可否认的(看看那几块腹肉的起止点就明白了)我在这也不多说了,只是建议内地的运动员平时也做些普拉提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