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耐力是指运动员在静力性工作中长时间保持相应强度的肌紧张,或在动力性工作中多次完成相应强度的肌收缩的能力。力量耐力水平通过抗疲劳的能力或长时间对抗外部阻力的情况下维持更多的动作重复次数或长时间用力时体现的。前者称为静力性力量耐力,后者称为动力性力量耐力。动力性力量耐力又包括最大力量耐力(重复表现最大力量的能力)、快速力量耐力(重复快速表现大力量的能力)以及长时间力量耐力(多次重复表现一定力量的能力)。
力量耐力的决定因素运动员的力量耐力兼有力量与耐力的双重特点,既要求肌肉具有较大的力量,又要求肌肉能够长时间地坚持工作。可见,力量耐力的决定因素也表现出双重的特点。
力量耐力训练的基本要点1.强度通常采用 25-40%,注意:负荷要求如果太小将影响训练质量。
2.次组数多次重复甚至到极限,组数不易太多。
3.间歇时间可进行间歇控制,一般组间间歇较短。
发展力量耐力的基本方法发展力量耐力首先要根据专项特点认真分析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力量耐力,进而选择训练方法,确定训练负荷的基本要求。
1.持续训练法一般采用25%-40%的负荷强度,一般要求多次重复,直至达到极限。具体次数因负荷强度不同而异。重复组数视运动员而定,一般组数不宜太多。企图用组数去弥补练习的重复次数不足,是不会受到良好训练效果的。
2.间歇训练法组间间歇时间可以从30秒到90秒或者更多,这取决于练习的持续时间和参加工作肌肉的多少。假如练习时间较短(如20-60秒),并且完成几组练习之后,需要达到疲劳积累的目的,那就应该在工作能力尚未完全恢复时,即进行下一组练习。
3.循环训练法将发展人体不同肌群的6-10个练习按一定顺序排列,并设置必要的练习器械,运动员连续地依次完成各站规定的练习。短时间间歇后,再做下一组,根据专项比赛持续时间的长短,以及一组练习负荷的大小,可分别选做3-10组,从而使不同肌群的力量耐力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