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选择:下坡跑、原地高速、拖拉练习、高速跑步机冲刺练习。
举例:
z 下坡跑
创造超最大速度跑的第二种方法是下坡跑。昆兹和考夫曼(1981 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在3%的斜坡上全力跑可使水平速度比平地跑的最大速度提高.5 米/秒。这个研究没有发现步频有任何增加,而只有步长的加大,所以它是使速度加快的惟一因素。也就是说,与其它形式的超最大速度训练不同,下坡跑训练对神经系统的作用非常小。昆兹等人的研究还认为,更大的斜坡将会使运动员跑的步长更大,造成制动力加大,并破坏正确的短跑技术。
z 方法要点:
选择 50 米的斜坡,倾斜角度在 3-7 度。倾斜角度大于 7 度将产生负面影响,如,落地的危险、步长过长、脚跟着地、地面接触点超过身体重心,这将起到制动作用。制动作用和技术的变形在倾斜角度低于 3-4 度时也应该充分注意。理想的场地是 20 米平坦的地面冲刺(加速获得接近最大的速度),接着 15 米倾斜角度在 3-7 度的下坡冲刺(产生比正常条件下更大的步长、步频和速度),最后解 15 米的平地冲刺(使运动员在没有助力的情况下,保持较高的速度)。
z 牵引练习
牵引运动员获得较快的速度不算是新方法了。在手术管和两人的滑轮装置应用前,汽车、摩托车已经应用了。拖拉练习比下坡跑和原地高速 cycling 产生较快的步频和步长。采用拖拉练习,地面要软和草地,在检查有没有草皮脱落和其他物品后进行。脱离练习要求 20-25 英尺弹性或手术管系到运动员的腰部。另一边及到另外运动员或固定物上,如树、门柱。Allow individuals to work out alone.运动员后退将管子拉长产生弹力,在熟练调整和能够掌握平衡后才能进行 3/4 高速练习。在开始告诉跑前,管子可以被拉长 7 倍即可达到 14 英尺。运动员可以原地三向起跑。在采用手术管拖拉时,一些运动员可以在 3.7 秒内完成 40 码的冲刺。
通过使用牵引装置(速度腰带、超速器)或高速跑台等可使运动员的跑速超过在没有助力情况下达到的速度,从而进行超最大速度跑的练习。研究人员发现,在超最大速度跑中,步频加快,收缩肌肉的肌电加强,蹬地反作用力加大,肌肉紧张度加大,肌肉内储存的弹性能增加,而且肌肉收缩的效率以及跑的技术都得到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从最大速度增加到超最大速度,步频的加快起 6.9%的作用,步长的增加起 1.5%的作用,这样使跑速和步频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了.64。这表明,在短跑训练中,通过使人体神经肌肉系统的功能适应更高水平的成绩是有益的。梅洛和科夫(1990 年)的研究结果表明,达到超最大速度时,步频对增加速度起的作用仅为 2.5%,而步长的作用为 6.2%,此结果与前面研究结果的矛盾是因为其研究时的速度太快,达到了最大速度的 109%。
超过最大速度 106%的跑会使步长加大,这样又会造成第一步落地时制动的加大,从而使步频较低。
助力速度训练对教练员的提示:
必须保证运动员被牵引的跑速不能太快,一旦运动员感觉由于速度过快而不能保持跑的正确技术,就应停止继续跑。我们可以做出结论,这种超最大速度跑的训练方法对加快步频有积极的作用。
超最大速度跑训练应作为一个全年进行的内容,如果与无助力和阻力速度训练方法结合起来进行,则会得到更大的益处。
与所有高强度训练方法一样,这种方法的运动量在开始时要小,循序渐进,主要的训练重点是运动员要尽最大努力去跑,并且保持好的短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