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我在之前“运动科学论坛”里的留言:
网友提问:
“好多人都讨论功能性训练,我想问问,有没有功能性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比较的文章,感觉很多功能性训练动作本身就是一些项目的专项体能训练动作,或者一个项目的专项体能训练动作被体能教练使用,成为了另一个项目的功能性训练动作。功能性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是不是有部分交集的?,求解答。。。 ”
有人回答:
“与专项体能相对应的概念是基础体能,它们两个是一个体系内的东西,就像是苹果和梨的关系。
功能性训练就像是截拳道一样,是一种构想,是一种训练思路。功能性训练和专项体能的关系就像是圣诞礼物和苹果的关系,是不同的概念。
你说它们有些训练手段是相似的,因为所有体育训练方法的训练手段都是相似的,都离不开力量训练和心肺功能训练这些手段。 ”
我的回答:
“本没有所谓的专项体能和基础体能,所有的体能应该称呼为体适能,分为和人类生活有关的生活体适能,而伸一个级别的是运动体适能。生活适能包括了:肌力、肌耐力、心肺、体成份、关节的柔韧性,运动体适能是:速度、爆发力、协调能力、灵活性。
所以专项体能的概念其实并不科学,以上我提到的是大多数需要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得到好成绩的身体基础。所谓的专项体能是指某些特殊的训练方式,为了适应某些特殊需求而设置的,但还是离不开运动解剖,而这些训练方法在一开始介绍的九个个内容中都包含了,只是很多教练不知道如何安排运动模型或训练细节,而当一些具有想象力的教练“发明”了一些特殊动作后,就被“专项”了。
例如:网球、羽毛球、排球等球类项目需要使用敏捷梯训练步法的灵活性。但柔道、摔跤、散打就不需要了吗?其实一样,我们也会使用相同的设备。
又如,目前我做的高尔夫项目,我们的选材大多来自大家意想不到的项目——标枪!标枪的发力方法和身体力量传到轨迹,和手指末端的力量传递和高尔夫的高级技术一样。那标枪训练就是高尔夫的专项训练了?或是高尔夫的专项训练和标枪专项一样?
而且,高尔夫的距离取决于挥杆速度,挥杆速度一部分来自于身体的本体感觉和肌肉神经的瞬间募集,而敏捷梯也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这些能力,那到底它是谁的专项训练?
还有人不是说田径是运动的基础吗?很多项目的运动员来自田径的转行。所以,我认为没有专项之分,而是,你是否细心将基本的训练都练到位了,我们的区别是训练强度和判定标准的区别,而不是名词的区别!
再说说功能训练。
引用楼上的话:“功能性训练和专项体能的关系就像是圣诞礼物和苹果的关系,是不同的概念。”
其实,我个人认为这或许又是误解或误读。
我记得,在早期我在论坛中发表的我的合健道训练体系的介绍(后来让人说成是广告,通知我删掉,现在没有了,但我博客中有,大家自己找吧。)科训的训练是有一个模型的,模型分为三层,在一二层介绍的就是第一个留言中的9项内容,还有关于运动最基础的本体感觉和神经肌肉控制训练,以及纠正和稳定(也可以理解为康复体适能)。
但第三层,介绍的就是运动员的高级阶段——能力!
而这种能力是以一二层的为基础的,通过不断地加大和循环一二层的相关训练而慢慢提炼和感受到的。所以他是一个概念的不同阶段,都是体适能的一部分,只是要求和标准及作用不同,而且必须循序渐进的获得的。
这种能力就是大家所谓的“功能”。
就拿截拳道举例:
以前,我有幸学习过一些截拳道的练习,也和一些截拳道的大师们交流过。
截拳道的基础就是有氧训练,所有对抗性的搏击项目都是,好的有氧训练可以提高摄氧量,但更重要的是在比赛中或搏击中有更多的能量提供。
同时在训练中还要掌握好呼吸的节奏,为何要节奏?截拳道的一种致命攻击就叫寸拳。而寸拳的发力方式就是利用本体感觉和神经肌肉控制,在结合肌肉力量,关键是配合呼吸,以最大程度的整合在最短的时间内发力,才能打出有力的寸拳。
但如何能打出寸拳?你要满足:柔韧、力量、速度、协调、呼吸、控制,而这一个训练都包含了以上提到的三个阶段里,要达到杀人的“功能”就是在你完成之前不同训练要求和不断提高中完成的,他们是一个训练模型的不同阶段而已。
我们训练体适能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功能的需要,而目前大家接触的很多是简单单一的训练方法,是一个基础,但有人认为这就是全部了,所以还要在另找概念。因为国内有充斥的是一个模型中的一小部分,其他的都没看见,再加上老外的商业宣传,拿了几件小器械做些噱头,再出几个名词大家就糊涂了!
一时之快,各位见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