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写的,今日再次分享,供参考:
看到上图,是目前你能想到的,很多健身工作室在推广的团体训练,我们却没有此项!
会员问为何?我说情况不同,无法一起训练,哪怕是一对双胞胎,体质不同,身体结构也各有差异,所以在一起只会有一个得益,必伤另一个!
似乎是危言耸听,也许吧!
来看看下面这段或许对我的担忧,你会了解多一点点。
我们每个会员在加入工作室初期,会有2-3个不同系统的测试,测试的目的是了解会员的身体形态、结构、动作力学分析、体脂、心肺、稳定控制、损伤经历、肌肉耐力和力量、发力习惯、错误生活习惯和运动链等细枝末节。
通过这些测试,知道会员身体的运动弱链在哪处?肌肉强弱不均在何地?找到劳损和容易受损的部分,以及对之前错误的动作习惯和训练顽疾的分析,来防范未来容易出现的损伤。
如果会员有篮球的训练经验,膝盖必然有恙。有羽网项目的实践经验,肩肘必定会产生慢性损伤,那同时可否都做上面途中的壶铃深蹲摇摆训练?那恰巧又有一个潜在椎间盘损伤的会员也夹杂在其中,或又有一位年轻时患过心肌炎的会员也“混迹”队伍之中,又该如何是好?
世界上以前没有两片一摸一样的叶子,克隆技术出来后,这个哲学题目似乎就被挑战了!但你在训练时,是克隆你身边那位队友的吗?所以你的肘,他的腿各有异样,但都一个训练课程,细细想来,是否妥当?
训练前的体测和评估很重要,可惜被“江湖”演变为销售工具已久,很多教练浑然忽略了它的真实作用!也有不少有为青年,花重金学习评估体系,但最终也是无奈毁于“江湖”的业绩压力之中,无从发挥之地!
沈韦羲